赵旭日来到训练场上,就遇到了一营长郭松涛。
“团长!咱们什么时候打鬼子?”
“臭小子,我就知道,你小子闲不住。想打鬼子,以后有的是机会!”
赵旭日摸着他的小脑袋,笑了笑。
靶场上,来自河南的农民工,失去一条胳膊的刘建峰,在练习射击,现在,他已经是一营二连的连长了。
只见他沉着稳重,接连几发子弹射出去,枪枪都命中靶心。
“老刘,好枪法!”赵旭日走了过来。
“团长,跟你比起来,差远了!你就别笑话俺了,俺的枪法,还是跟你学的呢?团长,咱们什么时候打鬼子?俺一天不打小鬼子,心里就痒的慌,手里的枪,早已经饥渴难耐了!”
这个时候,那些穿越过来的战友们,纷纷走了过来。
爱国华侨阮星河,捂着自己的大肚子,“团长,这里的伙食太好了,两个月时间,我都长胖了十多斤,再不打小鬼子,我都快走不动路了。”
话音一落,引得大家哈哈直笑。
徐长征和段爱华,两位老将军并肩走来。徐长征捋着长须,语重心长:
“团长啊,战士们求战心切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时机一定要成熟。”
段爱华接话道:“我们这些老骨头,虽然急着打鬼子,但更希望打有把握之仗。”
这时,一营长郭松涛挤到前面,脸上还带着训练时的汗渍:
“团长!我们一营的战士,时刻听从您的调令。”
“团长,下命令吧!让我们去教训教训那帮龟孙子!”
看到战士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求战心切,赵旭日高声说道。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兄弟们,放心吧,马上就会有大仗要打了。”
“弟兄们!”他的声音响彻训练场,“我知道大家等急了!我知道你们恨不得现在就冲下山去,把鬼子杀个片甲不留!”
战士们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团长身上。
“但是!”
赵旭日话锋一转,“我们要打的不是一场莽撞的仗!我们要打的是一场必胜的仗!”
他指着远处的山路,“鬼子在那里设了多少据点?多少明碉暗堡?他们的火力配置如何?换防时间是什么时候?这些,我们都摸清楚了吗?”
刘建峰忍不住插话:
“团长,你说得在理。俺听你的。”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准备充分!”
赵旭日,声音铿锵有力,“记得苍云岭吗?我们为什么能赢?不是因为蛮干,而是因为准备充分!因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打哪里!”
徐长征微微点头,对身边的段爱华低声道:“团长,说的对啊。”
赵旭日继续道:“我可以告诉你们,侦察连的弟兄们,已经摸清了周边三个据点的鬼子底细。后勤部正在准备足够的弹药。参谋部正在制定作战计划。”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我向你们保证,不出三天,一定让你们打个痛快!”
战士们顿时兴奋起来,交头接耳,脸上露出期待的神色。
郭松涛急不可耐地问:“团长,打哪个据点?让我一营打头阵吧!”
阮星河道:“一营长,你太心急了,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不能贸然行动。”
赵旭日跳下木箱,对几位骨干说:“来吧,咱们现在就开个会,研究一下,下一步的行动。”
在团部会议室,赵旭日摊开地图,上面已经标满了各种标记。
“根据侦察连的报告,牛头堡的据点,是最合适的目标。”
赵旭日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这里驻守着三个营伪军,和一个中队的鬼子。重要的是,这里储存着大量弹药和粮食。”
刘建峰独臂一拍桌子:“好!就打这里!断了鬼子的补给线!”
徐长征仔细查看地图:“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强攻恐怕伤亡太大。”
段爱华点头附和:“需要智取。或许可以里应外合?”
郭松涛眼睛一亮:“我可以带几个人,扮成送粮的老百姓混进去!”
阮星河提出建议:“应当做好防备,同时切断他们的增援路线。”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越来越热烈。
赵旭日摆了摆手,“大家的建议,我会到团部委员会上考虑的。请大家做好战斗准备!”
深夜,飞云寨。
团部会议室内,油灯将几张严肃的面孔,映照得忽明忽暗。粗糙的木桌上,摊开一张手绘的军事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敌我态势。
赵旭日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的一个位置:
“孤竹镇是周边三十里内最大的集镇,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掐住了鬼子在这一带的咽喉。而镇上的鬼子主力,全都龟缩在镇西的牛头堡。”
随着他的手指移动,众人的目光聚焦在那个被红圈标注的地点上。牛头堡背靠险峰,前临深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据侦察连三天来的观察,”参谋长周瑶接过话茬,用铅笔指着地图上的标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