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驿站内,灯火通明,却弥漫着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
明日便是凯旋觐见之日,科考团的核心成员们各自在房中休憩,养精蓄锐,但空气中那份无形的压力,却让每个人都难以真正放松。
林砚静坐窗前,并未修炼,只是望着窗外帝都的万家灯火。
天启城,这座帝国的中心,他离开时还带着几分初来乍到的生涩与探索的渴望,归来时却已背负了封印邪神的惊天功绩和“文渊阁大学士”的显赫头衔。
荣耀等身,但他心中并无多少欣喜,反而更加清明。他深知,这座繁华帝都的水,比云梦大泽的迷雾更深,更浑。
墨渊大师的叮嘱言犹在耳,太傅云逸密信中的警示也让他不敢大意。
他回顾着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从江城觉醒,到金陵扬名,再到帝都崭露头角,直至云梦生死考验……文道之路,步步荆棘,却也步步生莲。如今,他将要面对的,是帝国最高的权柄和最复杂的博弈。
“名利如浮云,文心似皓月。”他轻声自语,体内文气自然流转,圆融通透,将外界纷扰隔绝开来。
无论明日面对什么,守住本心,持中守正,便是他的应对之道。
翌日清晨,朝阳初升,霞光万丈。
皇家驿站外,早已旌旗招展,仪仗肃穆。一队队盔明甲亮的御林军排列整齐,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礼部官员早已等候多时,按照最高规格的凯旋仪式,迎接功臣入城。
墨渊大师、林砚、南宫瑶、沐晚晴、王罡等科考团核心成员,皆身着崭新的礼服(林砚是一身特制的文渊阁大学士绯袍),神情肃穆,在礼官引导下,登上华丽的御赐车驾。
车队在御林军护卫和仪仗引导下,缓缓驶向天启城。
城门大开,道路两旁,早已挤满了前来瞻仰英雄风采的帝都百姓。
欢呼声、赞叹声、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来。
“看!那就是林砚林学士!”
“如此年轻,竟能封印邪神,真乃文曲星下凡!”
“还有南宫家的千金,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墨渊大师宝刀未老啊!”
无数目光聚焦在车队上,尤其是林砚所乘的车驾。羡慕、敬佩、好奇、探究……种种情绪交织。
林砚端坐车中,面色平静,向窗外微微颔首致意,既不失礼数,也不显张扬,气度从容,令人心折。
车队穿过繁华的街市,直抵皇城。
在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众人下车,步行穿过重重宫门,前往举行大朝会的太极殿。
太极殿内,文武百官早已分列两旁,气氛庄重。
龙椅之上,年轻的天子端坐,冕旒遮面,看不清具体神色,但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皇者气度。
太傅云逸站在文官首位,目光平静,与墨渊大师、林砚等人有瞬间的眼神交流。
“宣!云梦大泽科考团功臣觐见!”内侍尖细的声音响彻大殿。
以墨渊大师为首,林砚、南宫瑶等人紧随其后,步入大殿,按礼仪跪拜行礼:“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皇帝的声音温和中带着威严,“尔等远赴险地,勘定古迹,化解浩劫,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朕心甚慰!”
接下来,便是冗长而隆重的封赏仪式。
墨渊大师加封太子太保,赏赐无数;南宫瑶晋封郡主,赐号“冰凰”;沐晚晴、王罡等人各有升迁厚赏;战死将士追封厚恤,家属优抚。
最后,轮到了林砚。
“文渊阁学士林砚,”皇帝的目光落在林砚身上,带着审视与赞赏,“临危不惧,智勇双全,以文道之力,力挽狂澜,居功至伟!特晋尔为太子少师(虚衔,荣誉极高),赐爵‘文安伯’,赏丹书铁券,另赐皇家藏书楼三层阅览之权,望尔再接再厉,昌明文教,辅佐社稷!”
此言一出,满朝微微哗然。
太子少师!文安伯!
丹书铁券!藏书楼三层权限!
这些赏赐,尤其是爵位和丹书铁券(相当于免死金牌),对于非皇室宗亲和非军功起家的文官而言,简直是破格中的破格!可见陛下对林砚之功的肯定程度!
“臣,谢陛下隆恩!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林砚再次跪拜,声音平稳,并无狂喜。他深知,赏赐越重,背后的期望和压力也越大。
觐见仪式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方才结束。皇帝勉励一番后,宣布退朝。但林砚等人却被内侍留下,言道陛下将在御书房单独召见。
御书房内,气氛比大殿上轻松些许,但依旧庄重。
皇帝已除去冕旒,露出一张年轻却透着沉稳与睿智的脸庞。他仔细询问了云梦之行的细节,尤其是关于虚空之眼、星核显现以及林砚最后引动毁灭射线、激活星核之力的过程。
墨渊大师和林砚等人据实以告,只是关于星核的具体信息和林砚获得的传承细节,有所保留,只强调其力量源于上古文明的守护意志,且目前状态不明,需谨慎研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