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封没有署名、字迹古朴、墨迹中隐带星核气息的密信,如同一块寒冰,投入林砚心湖,瞬间驱散了连日来的些许平静。
信上寥寥数字——“星辉将现,旧约不忘。小心‘观星人’”——信息量巨大,却又扑朔迷离,充满了不祥的预感和深意。
“星辉将现”……是指自己那夜感应到的遥远星辰共鸣吗?还是预示着某种与星核相关的事件即将发生?“旧约不忘”……这“旧约”指的是什么?是上古遗留的契约?还是与某个特定势力的约定?最令人警惕的是“小心‘观星人’”……“观星人”范围太广,可以指天机子道长这样的官方观星者,也可以指任何精通星象之术的人,甚至可能暗指“蚀魂之眼”中擅长星象邪术的成员!这警告是针对谁?写信者是谁?是友是敌?
林砚立刻意识到事态严重。这封信能悄无声息地送入守卫森严的文安伯府,送到他的书案上,送信者绝非寻常人物。其提及“星辉”与“旧约”,且墨迹中带有微弱的星核气息,说明对方极可能知晓星核碎片的存在,甚至可能与之有某种渊源!
他第一时间将密信之事,通过绝密渠道,禀报了太傅云逸和皇帝。
皇帝闻报,极为重视,下令影卫彻查信件的来源,并加强了对林砚、天机子、墨渊等核心人物以及皇家秘库的护卫。
同时,皇帝密令天机子,加强对星象的观测,尤其是与“星辉”、“旧约”可能相关的星域。
然而,调查进展极其缓慢。 送信者手法高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影卫排查了所有可能接触信件的人员,一无所获。
天机子道长连日观测,也只发现帝星之畔的晦暗妖星光芒似乎又凝实了一丝,但并未发现明显的“星辉”异动。那“旧约”更是无从查起,古籍浩如烟海,相关记载支离破碎。
压力再次聚焦到林砚身上。他深知,这封密信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意味着暗处的对手(或可能是潜在的盟友)已经进一步行动,局势进入了更复杂的阶段。
在等待官方调查结果的同时,林砚没有坐以待毙,他决定从自己能触及的层面入手。
首先,他再次秘密拜访了在京郊皇庄颐养的周慎行老翰林。周家世代掌管星象秘档,或许对“旧约”有所耳闻。
对于林砚的再次到访,周老似乎并不意外。在听完林砚隐去部分细节、只询问“星辉”、“旧约”和需警惕的“观星人”相关记载后,周老沉思良久,方缓缓道:
“林学士所问,皆涉上古秘辛。‘星辉’之说,缥缈难寻,或指特定星辰,或喻指某种传承显世。至于‘旧约’……老夫在家传残卷中,似乎见过类似字眼,提及上古时期,为应对大劫,诸族曾立下‘星陨之盟’,共守秩序,但具体内容早已失传。而‘观星人’……唉,星象之术,可窥天机,亦可惑乱人心。历来精通此道者,有守护苍生的贤者,亦有妄图窃取天机的狂徒,乃至……侍奉邪神的妖人。学士需警惕的,恐怕是后者。”
周老的话语依旧谨慎,但提供了“星陨之盟”这个可能的线索,并再次印证了需警惕邪道“观星人”的警告。林砚谢过周老,心中却更加沉重。这“星陨之盟”若真与“蚀魂之眼”的图谋有关,那对手所谋甚大!
其次,林砚加大了对文道总院内学子背景的暗中排查力度。他怀疑送信者可能就隐藏在身边,或者其眼线已渗透到总院。
他借由日常教学、谈话,仔细观察学子们的言行举止、学识见解,尤其是对星象、古史感兴趣者。同时,他通过苏沐清、韩立等心腹,留意院内是否有异常人员往来。
数日排查,虽未发现明显可疑之人,但林砚却意外注意到一个现象: 近几日,总有几名低年级的学子,在课后聚在一起,低声讨论一些关于“夜观天象”、“帝星旁有异星”等话题,言语间充满好奇,甚至带着一丝莫名的兴奋。他们的知识来源,似乎是一本偶然得到的、纸张泛黄的残破手抄本。
林砚心中一动,设法在不惊动他人的情况下,查阅了那本手抄本。内容是一些粗浅的星象杂谈和神话传说,并无出奇之处,但其中一页关于“辅星生辉,主贤人出世”的记载旁,有人用极淡的笔墨,批注了几个难以辨认的古体小字,依稀是“契”、“约”、“守”等字样,墨色与那密信有几分相似!
这是一个重大发现!
林砚立刻暗中调查那几名学子的背景和手抄本的来源。最终追查到,手抄本是一名学子在城隍庙外的旧书摊上廉价购得。
影卫顺藤摸瓜,调查了书摊摊主,却只是一个普通老人,对手抄本的来历一无所知,只道是收旧书时夹杂在其中。
线索似乎又断了。但林砚几乎可以肯定,这绝非巧合!那批注,那密信,必然出自同一人或同一势力之手!对方似乎在用这种隐晦的方式,既传递信息,又避免直接暴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