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的纸张已经有些泛黄,字迹是蓝色的钢笔水,略显潦草,但能看出书写者的认真。开篇没有标题,直接就是一行行记录:
“X年X月X日,送赵局至‘碧水轩’应酬。席间有鼎盛集团李总。赵局收下一幅画,据说是名家仿作,价值不详。”
“X年X月X日,赵局让我以他人名义办理一张银行卡,此后多次让我存入现金,金额累计……”
“X年X月X日,送赵局去见一个叫‘疤脸’的人,在码头。气氛紧张,赵局回来后脸色很难看。”
“X年X月X日,偶然听到赵局打电话,提到‘老码头’、‘处理干净’等字眼,感觉不对劲。”
“X年X月X日,赵局让我销毁一批旧文件,其中有一些个人账目。我留了个心眼,偷偷复印了关键几页。”
张明一页页翻下去,心跳越来越快。这简直就是王海作为赵德胜司机期间的私人日记,事无巨细地记录了大量赵德胜收受贿赂、参与不正当交易、滥用职权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金额!其中多次提到鼎盛集团李总(李鼎盛)以及那个“疤脸”(显然就是约见张明的疤脸男),行贿金额巨大,有些交易明显涉及违规审批和利益输送。
日记的笔触从最初的平静记录,到后来逐渐充满不安和疑虑,尤其是在提到“老码头”和“处理干净”之后,字里行间透露出王海的恐惧。他似乎预感到了危险临近。
翻到后面,记录变得断断续续,字迹也更加潦草:
“他们可能发现我复印了东西……赵局今天看我的眼神不对……”
“把东西存好了,希望用不上……钥匙给了桂琴,没告诉她是什么……”
“如果我真出了什么事,一定是赵德胜干的!他就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豺狼!”
日记在这里戛然而止。时间,正好是王海“跳江”身亡的三天前。
张明合上日记本,双手因为愤怒和激动而剧烈颤抖。这不仅仅是一本日记,这是一个受害者临死前的控诉和证据保全!里面记录的信息具体、清晰,涉及多人,时间线完整,是扳倒赵德胜的有力证据!
他强压住心中的澎湃,又拿起那个小小的存储卡。这种老式存储卡需要专门的读卡器。他现在没有设备查看,但王海如此郑重地将其与日记本藏在一起,里面的内容必然更加关键,很可能是录音或者视频!
铁证!这就是足以将赵德胜及其党羽送上审判台的铁证!
狂喜之后,是巨大的危机感。赵德胜的人已经追到了图书馆,说明他们很可能也掌握了部分线索,只是被自己抢先一步。现在,他们肯定像疯狗一样在全城搜捕自己。图书馆门口的遭遇就是证明。他现在的处境,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危险!
他不能回城中村,那里可能已经暴露。他需要立刻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将证据备份,然后想办法将其送出去,直达天听!送到省里,或者直接联系有良知的权威媒体!
可是哪里安全?他现在是孤身一人,如同惊弓之鸟。
林雨!对,林雨!虽然之前因为隐瞒产生了隔阂,但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唯一能信任的,或许只有她了!她是警察,有职业操守,而且一直试图调查真相。更重要的是,她有能力保护证据,并有渠道将其递送上去!
但如何联系她?她的常用电话肯定被监听了。那个备用邮箱?她不一定及时查看。
他想起林雨之前通过报亭杂志传递信息的方式。也许,可以反过来利用类似的方法?但需要找一个林雨一定能看到、且相对安全的地方。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报社!报社大楼内部或许有机会!虽然风险也大,但赵德胜的手未必能完全伸进报社内部,尤其是记者聚集的区域。他可以去记者经常抽烟休息的后楼梯间,或者某个隐蔽的角落,留下信息?
但这个念头很快被他自己否决。太冒险了,报社很可能也有赵德胜的眼线。
还有一个地方——他和林雨以前偶尔会去的一家很偏僻的咖啡馆,叫“转角咖啡”,环境安静,有相对独立的卡座。那里离双方单位和住处都远,不太容易被注意到。他们曾戏称那里是“安全屋”。也许可以在那里留下暗号?
他看了看时间,现在是上午十点多。他决定冒一次险。他需要先搞到一个读卡器,查看存储卡里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去咖啡馆尝试联系林雨。
他小心翼翼地将日记本和存储卡重新用牛皮纸包好,贴身藏稳。然后,他走出死胡同,辨认了一下方向,朝着最近的电子市场走去。
他不敢走大路,专挑小巷穿行。一路上,他高度警惕,任何一辆缓慢行驶的汽车、任何一个看似闲逛的路人,都让他心惊肉跳。他感觉每一扇窗户后面,都可能有一双监视的眼睛。
在一个小巷口,他差点与一个迎面跑来的年轻人撞个满怀。对方匆匆道歉后跑开,张明却惊出一身冷汗,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的证据,确认无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