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晨光带着燥热,淌过阳谷的麦陇。乔郓蹲在田埂边,指尖轻轻抚过灌浆的麦穗——饱满的穗粒沉甸甸地坠着,麦秆微微弯曲,青黄的颜色里透着即将成熟的金芒。“刘大叔,灌浆期的水要‘少而勤’,”他扬声喊道,声音被热浪揉得有些软,“每亩每次浇一担水,隔三天浇一次,多了会贪青晚熟,少了粒不饱满。”
田埂那头,刘老汉正带着农户们清理麦陇间的杂草。枯黄的狗尾草被连根拔起,扔在田埂边,很快堆成一小堆。“知道了郓哥!”他直起身,往脖子上搭的布巾上擦了擦汗,布巾早已被汗水浸透,拧出的水珠滴在泥土里,瞬间洇开,“这灌浆期比抽穗时还操心,还好有你盯着,不然去年那半亩瘪粒的亏得再吃一回。”
乔郓笑着点头,刚要起身,身后传来轻盈的脚步声。苏婉提着个藤编小篮,里面放着几罐清凉的绿豆汤、干净的布巾,还有个装着“穗期护粒散”的瓷罐。“这药粉撒在麦陇边,能防麻雀啄粒,”她递过瓷罐,指尖碰到乔郓发烫的手,轻轻缩了缩,“绿豆汤加了薄荷,让大家歇会儿喝,别中暑了。另外,学堂那边都布置好了,赵掌柜说专员的马车辰时三刻就能到。”
乔郓接过瓷罐,瓷壁带着井水的凉意,驱散了指尖的燥热。他拔开塞子闻了闻,艾草和苍术的清香很浓郁:“正好用上,昨天就看到几只麻雀在麦陇上空盘旋。”他激活信息探查扫过麦田:
【作物:冬小麦灌浆期】
【状态:良好(颗粒饱满度90%,预计亩产四石八斗)】
【农户操作:规范(95%农户掌握“少而勤”灌溉法)】
【潜在隐患:麻雀啄食(苏婉的药粉可降低80%风险)、周通余党可能在专员考察时滋扰】
“周铁的巡逻队安排好了吗?”乔郓问道,目光扫过远处的柳树林——那里是之前周通余党歇脚的地方,此刻静悄悄的,却让人不敢放松。
“安排好了,”苏婉点头,从篮里拿出一张简易地图,“周铁带二十个兄弟,分三组:一组守在阳谷边界,一组跟着咱们考察队,一组盯着莘县方向的聚义酒馆,有动静会立刻发信号。”她顿了顿,又递过一个小巧的铜哨,“这是我让铁匠铺打的,声音尖,能传半里地,你带在身上,万一有事方便联络。”
乔郓接过铜哨,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安心不少。“辛苦你了,”他笑道,“连铜哨都准备好了,比我想得还细。”
正说着,周林骑着小毛驴赶来了,驴背上驮着个布包,里面是给专员准备的农桑新政手册。“郓哥,赵掌柜让我捎话,说学堂的长案都擦干净了,资料按你说的分了类,农户代表也到齐了,就等专员来。”
乔郓点头,对苏婉道:“咱们回去吧,别让专员等。刘大叔,这里就交给你了,专员一会儿会来麦田看看,你准备着,说说咱们的灌溉法子。”
“放心吧!”刘老汉拍着胸脯,“我都背熟了,保证说得清楚!”
学堂门口早已热闹起来。十几位农户代表穿着干净的粗布衫,手里捧着新蒸的麦饼,脸上带着期待又紧张的笑容。赵掌柜穿着半旧的青布袍,正指挥着伙计们把“农桑新政成果展”的木牌立在门口,木牌上用红漆写着“粮食增产三成五”“农户增收五百文”,格外醒目。
辰时三刻,远处传来马车的轱辘声。一辆青布马车缓缓驶来,车辕上插着“户部考察”的小旗,车夫勒住缰绳,马车稳稳停在学堂门口。车门打开,一个穿着藏青色官袍的中年男人走下来,面容清瘦,眼神锐利,手里拿着个记事簿,正是户部派来的推广专员李大人。
“李大人一路辛苦。”乔郓上前拱手行礼,身后的陈先生、赵掌柜和农户代表也跟着行礼。
李大人摆了摆手,目光扫过周围的农户和木牌,语气平淡:“不必多礼,本官是来看看实际情况,不是来讲排场的。先去麦田吧,庄稼长得好不好,比说什么都实在。”
一行人往示范田走去。李大人走在田埂上,时不时蹲下身,拨开麦秆查看穗粒。刘老汉跟在旁边,紧张得手心冒汗,却还是按乔郓教的,结结巴巴地说:“大人,这麦……这麦子灌浆,得少浇水,隔三天浇一担,还得撒苏姑娘配的药粉,防麻雀……”
李大人抬眼看了看他,嘴角泛起一丝浅笑:“说得很实在,比账本上的数字清楚。这药粉是天然草药做的?”
“是!”苏婉上前一步,递过一小包药粉,“用艾草、苍术和薄荷磨的,没毒,还能驱虫,农户们自己就能采草药配制,不用花钱买。”
李大人接过药粉,放在鼻尖闻了闻,点了点头:“不错,成本低,易推广,比官府发的农药实用。”他转头对乔郓道,“控旺是怎么做到的?我看这麦秆不高,却很壮实,不容易倒伏。”
“回大人,”乔郓指着麦陇间的踩踏痕迹,“我们让农户在拔节期轻踩麦陇,抑制茎秆生长,同时追施豆饼肥,壮根壮秆,既控旺又增产,去年试了十亩,倒伏率降了九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