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的晨光带着灼人的热气,炙烤着阳谷的麦田。乔郓蹲在田埂边,手里握着一根削尖的竹片,正给一株倾斜的麦秆“扶架”——将竹片插进麦根旁的泥土,轻轻把弯曲的麦秆绑在竹片上,动作轻柔得像呵护婴儿。“王小子,绑绳别太紧,”他扬声喊道,汗水顺着下颌线滴落,砸在干裂的泥土上,洇开细小的湿痕,“留半寸松量,麦秆还要灌浆长高,勒太紧会断。”
田埂那头,王小子正笨拙地学着绑架,竹片歪歪扭扭插在土里,刚绑好的麦秆又倒了。刘老汉扛着锄头走过去,一把夺过他手里的竹片:“你这绑法不对,得让竹片顺着麦秆的倾斜方向插,跟撑船的篙似的,才能稳住劲!”他蹲下身,手腕一转,竹片稳稳扎进土中,再用浸过温水的软麻绳轻轻缠绕,麦秆立刻挺直了腰杆,“看到没?这绳泡过温水,软和,不会磨破麦秆皮。”
苏婉提着个双层藤篮,从学堂方向缓步走来。外层篮里摆着几罐淡绿色的草药茶,罐口蒙着湿麻布降温;内层放着一小袋灰褐色的“护穗粉”,还有十几个用粗布缝的小布袋。“这茶加了荷叶和莲子心,”她递过一罐茶给乔郓,指尖碰到他发烫的手背,下意识地缩了缩,“喝了解暑,别中暑了。护穗粉按每亩半斤撒,撒在麦陇间,既能防麻雀,还能驱麦黏虫——昨天东阿县送消息来,说他们那边黏虫闹得厉害。”
乔郓拧开罐盖,清凉的荷香混着茶香扑面而来,喝了一口,甘冽的凉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瞬间驱散了燥热。他激活信息探查扫过身边的麦田:
【作物:冬小麦灌浆中后期】
【状态:优良(穗粒饱满度92%,倒伏风险10%,已通过“竹片扶架”控制)】
【潜在威胁:麦黏虫(苏婉的护穗粉可抑制,需提醒邻县加强防治)】
【农户协作:高效(80%农户掌握扶架、撒粉技巧,互助会每日有专人巡查)】
“东阿县的黏虫得重视,”乔郓擦了擦嘴,对苏婉道,“你把护穗粉的配方写清楚,我让周铁带十斤过去,再派两个懂虫害防治的农户,教他们识别黏虫卵——黏虫卵藏在叶背,不仔细看容易漏。”
正说着,周林骑着小毛驴急匆匆赶来,驴背上驮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里面是东阿县李乡绅的亲笔信。“郓哥,李乡绅说黏虫不算大事,可他们的改良耧车坏了三具,技术员不够修,农户们等着耧车种晚豆,急得跳脚!还说储备的晚豆种子不够,想从咱们互助会匀两百斤。”
乔郓接过信纸,泛黄的纸页上字迹潦草,末尾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急”字。“耧车坏了是大事,晚豆播种不能耽误,”他沉吟道,“周铁呢?让他带两个木工去东阿县,带上备用的木齿、木胶,现场修耧车;赵掌柜那边还有多少晚豆种子?匀两百斤给他们,记账上,等他们秋收了再还。”
“赵掌柜说还有三百斤储备,够匀的!”周林点头,“周铁哥一早就带着巡逻队去莘县边界了,说是拐子刘的人发现有可疑人员徘徊,想抓个活口问问。”
苏婉从藤篮里拿出一叠画着草药的图纸,递给周林:“这是‘黏虫防治图谱’,上面画了黏虫的卵、幼虫、成虫样子,还有对应的草药方子,让李乡绅给农户们分下去,按图找虫卵,比光说管用。另外,我装了五斤薄荷粉,让东阿县的农户撒在耧车存放处,能防蛀虫,延长使用寿命。”
周林接过图纸和药粉,翻身上驴,鞭子一甩,小毛驴“嘚嘚”地往码头赶——去东阿县的船巳时就要开了。
乔郓和苏婉沿着田埂往互助会的仓库走,沿途农户们正忙着撒护穗粉、检查扶架,见到他们,都热情地打招呼。“郓哥,苏姑娘,这粉真管用!撒了两天,麻雀都不来了!”“俺家的麦秆扶了架,再也没倒过,多谢你们教的法子!”
仓库前,赵掌柜正指挥着伙计们装晚豆种子。金黄的豆种从木斗里倾泻而出,落入粗布口袋,发出“沙沙”的声响。“郓哥,种子都装好了,两百斤分了四个口袋,方便搬运,”赵掌柜擦着汗,递过一本账册,“这是上半年互助会的收支明细,给东阿县的种子记在‘互助调配’里,没算利息,李乡绅那边肯定满意。”
乔郓翻了两页,账册记得清清楚楚:改良农具支出多少、种子采购花了多少、农户增收分成多少,连给学堂买笔墨的小钱都标得明明白白。“记的好,”他点头,“下半年要多印些农书和图谱,账上留两百两银子,让周林去东平府的印书馆问问价格,要印得厚实些,农户们翻着耐用。”
苏婉走到仓库角落,那里堆着十几具修好的耧车,她蹲下身,仔细检查木齿的牢固度,时不时用手晃一晃。“这几具耧车的木栓有点松,”她对赵掌柜道,“让木工再钉两根铜钉加固,不然运到东阿县路上容易坏——上次莘县就有耧车因为木栓松了,半道上散了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