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无声合拢,将第四层那片令人窒息的宇宙蓝隔绝在外。三十二名队员挤在封闭的空间内,仿佛从真空坠入深海,沉甸甸的寂静压在每个人的胸口。唯有脚下传来的微弱震动,以及显示面板上平稳下降的红色数字,证明着这个金属匣子正载着他们驶向更深的未知。
空气带着精密机械特有的、淡淡的冷却液气味。何雨柱背对着门,身形挺拔如松,纹丝不动。刘司令员站在他身侧,目光沉静地扫过每一张年轻而紧绷的脸庞。两分钟,在无声的流逝中显得格外漫长。
“叮。”
一声清脆的提示音打破了凝滞。电梯稳稳停住。
厚重的合金门无声地向两侧滑开。一股气息扑面而来,与第四层那种纯粹的、冰冷的宇宙真空感截然不同。那是混杂着湿润泥土、蓬勃生长的草木、甚至隐约可闻的花香的复杂气息——生命的、鲜活的、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
“五层的同志,十人出列,跟随刘司令员!”何雨柱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感。十名被点到的队员心脏猛地一跳,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悸动,迅速而有序地跨出电梯,在刘帅身后列队站定。
电梯门再次关闭,带着剩余的二十人继续下沉。留下的十人,视线贪婪地投向门外,随即,瞳孔骤然放大!
眼前已非地底幽深的科技堡垒,而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微型世界!巨大的穹顶模拟着自然的苍穹,柔和的光线并非来自刺目的灯光,而是巧妙地模拟着太阳的角度与色温,温暖地洒落下来。脚下是真实的、带着些许湿润的泥土,延伸开去的是规划整齐、长势喜人的试验田:沉甸甸的金黄麦穗在微风中摇曳,青翠的水稻秧苗在水田中亭亭玉立,旁边还有种植着各类蔬菜瓜果的温棚区域,色彩斑斓的花朵点缀其间。耳边甚至听到了流水淙淙、蜜蜂嗡嗡的细微声响。空气清新得不可思议,带着雨后田野般的纯净。
“老天爷……”有人下意识地低呼出声,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叹。这里的一切超出了他们对“基地”的所有想象,仿佛真的瞬间回到了阳光普照、万物生长的广袤大地之上。
刘帅迈步,踏上那片带着草木清香的泥土,神情带着一种庄重的喜悦:“同志们,欢迎来到第五层,‘大地之肺’——我们生存根基的试验场与保障源。”
他引领着十名心神仍沉浸在巨大反差中的队员,走向试验田边一处建造精巧、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木石结构平台。平台上,站着三位同样穿着普通深色棉布中山装、裤腿上甚至沾着些许新鲜泥土的老者,他们正俯瞰着脚下的作物,神情专注而平和。
刘帅的声音温和而充满敬意,在温暖湿润的空气中清晰地传递开来:
“这位,”他指向站在中间,身材敦实、脸庞圆润、眼神慈和却异常锐利的老者。他正微微弯着腰,粗糙的手指极其轻柔地抚摸过一根饱满的麦穗,如同鉴赏无价珍宝。“金善宝同志,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金善宝闻声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浮尘,笑容温和:“土里刨食,是天底下最实在也最紧要的学问。”他指向脚下连绵的金色麦浪,“这里的每一种麦苗,都是千挑万选、反复锤炼的‘战士’。它们要耐旱、抗倒伏、抗病害,更要结出能让咱们中国人吃饱饭的金疙瘩。”他从旁边麦田里随手拔下一株略显羸弱的幼苗,指着它细弱的根系:“瞧,根不壮,秆就弱,风一吹就倒。选育良种,就是给咱民族的脊梁骨打根基!一粒麦种,有时比一颗炮弹的分量更重。”他那朴实的话语,却带着沉甸甸的力量,砸在队员们心上,让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那托起民族脊梁的,不仅仅是钢铁洪流,更是这泥土里生生不息的麦浪稻香。
光束(模拟天光)微微偏移,照亮左侧一位穿着洗得发白衬衫、挽着裤腿、脚踩一双沾满泥巴的胶鞋、身形瘦削却精神矍铄的中年人。他正蹲在一方特殊的水稻田边,手持放大镜,近乎虔诚地观察着几株与众不同的青翠秧苗。
“袁隆平同志,”刘帅的声音带着由衷的赞许,“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师。”袁隆平抬起头,额上还有汗珠,镜片后的眼睛却亮得惊人,闪烁着一种纯粹的、近乎孩童般的热忱。“诸位请看,”他指向那几株秧苗,声音不高,却充满感染力,“寻常稻子,一株分蘖十穗、十五穗已是极限。但在这里,我们培育的杂交后代,有希望突破三十乃至更多。”他小心翼翼地捧起一小捧田泥,任其从指缝间滑落,“粮食,是命根子。这里每一撮泥土,每一滴营养液,目标只有一个:让有限的土地,长出喂饱十亿人的稻谷!”他直起身,望向那片模拟天穹,目光仿佛已穿透地层,看到了未来广袤田野上翻滚的无尽稻浪,带着一种殉道者般的坚定。“杂交之路才刚刚起步,可这地底的禾苗,承载的是地上千家万户灶膛里的火苗和碗里的白米饭!”那粘着泥巴的双脚,如同深扎大地的根茎,是他信念最坚实的注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