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查尔斯·布莱克伍德在州议会的办公室里揉着太阳穴。
他桌上摆着刚收到的匿名包裹,里面是张模糊的照片:某个戴着礼帽的男人正把铁盒递给威廉·达菲。
照片背面用红笔写着一行字:“您资助的‘本土保卫同盟’,正在被更聪明的资本收编。”
窗外,费城的晨雾里传来蒸汽火车的汽笛。
布莱克伍德扯松领结,望着墙上挂的“宾夕法尼亚之子”锦旗。
他突然想起康罗伊在《归化法》表决那天说的话——“光不是神赐的,是我们亲手点燃的”。
现在他终于懂了,那光里不只有温暖,还有烧穿旧秩序的热度。
他按响桌上的铃铛。
“叫我的私人律师。”他对着走进来的秘书说,声音像生锈的齿轮,“我需要……重新评估某些‘投资’。”费城俱乐部的水晶吊灯在烟雾里晕成一团模糊的金球。
查尔斯·布莱克伍德的雪茄烟灰簌簌落在天鹅绒桌布上,烫出三个焦黑的小圆洞。
“康罗伊用金钱和机器操纵民意!”他重重拍在桃花心木会议桌上,震得银质茶具叮当乱响,“一个英国佬,竟敢插手美利坚的立法?”
五位议员的丝绸领结在暖气里微微发皱。
最年长的霍勒斯·惠特曼推了推玳瑁眼镜,镜片后闪过谨慎的光:“可他资助警察、支持法案,公众眼下视他为英雄。上周《费城公报》民调显示,东区爱尔兰人对他的支持率……”
“所以要让他做更大的梦!”布莱克伍德的脸涨得通红,像被踩碎的红莓酱。
他抽出一份草拟的法案,封皮上“外来劳工就业保障法案”几个烫金大字在烛光下刺目,“我提议加入‘外籍劳工配额制’——名义上保护他们,实则设限。只要他敢反对,就成了‘无视本土工人权益’的资本暴君;若他沉默……”他的手指划过法案第7条,“全宾夕法尼亚的工厂主都会骂他虚伪。”
烟雾中传来倒抽冷气的声音。
来自匹兹堡的老议员詹姆斯·卡特摸了摸自己秃顶上的汗:“这太……太锋利了。”
“锋利才能割开脓包。”布莱克伍德把法案推到桌中央,烛火在他瞳孔里跳动,“康罗伊以为用钱能买通所有选票?等爱尔兰人发现他连他们的‘权益’都保不住,等德国移民觉得配额伤了体面——”他突然压低声音,“还有那些刚登陆的黄种人,他们的主子会怎么看?”
众人交头接耳的议论声里,角落的黄铜座钟敲响了九点。
侍应生约翰·奥布莱恩的银托盘在掌心沁出薄汗,他弯腰收拾空咖啡杯时,袖口的银链轻轻晃过法案边缘。
三个月前在码头,他亲眼见过康罗伊蹲在暴雨里给受伤的爱尔兰男孩止血,那男孩是他远房表弟。
此刻他盯着布莱克伍德油亮的发梢,喉结动了动——当他直起身时,法案的关键条款已被他用指甲在掌心刻下。
密会结束时,布莱克伍德拍了拍卡特的肩膀:“明天下午三点,州议会地下室,我要看到修正案的最终稿。”他的皮鞋跟敲着大理石地面离开,余音撞在水晶灯上,碎成一串清脆的响。
约翰把最后一只骨瓷杯放进托盘时,袖口的银链擦过桌角。
他望着议员们鱼贯而出的背影,摸出藏在围裙里的铜哨——那是康罗伊工厂的工人们用来传递消息的暗号。
当哨声在通风管道里荡开第三声时
康罗伊的书房里,落地钟的钟摆刚晃过十点。
詹尼把密报放在他摊开的《宾夕法尼亚劳工统计年鉴》上时,他正用红笔圈出“钢铁业爱尔兰裔失业率18%”的批注。
“布莱克伍德的反击。”她的指尖点过密报上的法案摘要,珍珠耳坠在台灯下泛着柔光,“配额制,名义保护,实为设限。”
康罗伊的拇指摩挲着密报边缘,那里还带着约翰掌心的温度。
他忽然笑了,眼尾的细纹里漾着某种猎人看到猎物入阱的光:“他以为这是陷阱?不,这是给我们的梯子。”他按响书桌上的银铃,对走进来的男仆说:“请梅隆先生到地下金库,就说我需要他的‘务实眼光’。”
匹兹堡银行的地下金库里,托马斯·梅隆的礼帽上还沾着火车头的煤灰。
他盯着康罗伊推过来的文件,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两道缝:“收购三家濒临破产的钢铁厂?条件是雇佣30%爱尔兰裔工人?这会拉低短期利润。”
“可它能换来五千张忠诚的选票。”康罗伊转动着水晶镇纸,镇纸里封着枚1849年的加州金币,“更重要的是——”他压低声音,“当太平洋铁路需要三万华工时,谁能说我们没有‘管理多元劳动力的经验’?”
梅隆的手指在文件上停顿了三秒,突然笑出了声。
他举起康罗伊递来的波尔多红酒,杯壁相碰的脆响在金库里荡开:“原来这才是你的终局。那些钢铁厂的熔炉,不只是炼钢铁,是在炼选票,炼未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