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临时丞相府内已是灯火通明。
诸葛亮端坐主位,虽面带倦容,目光却依旧锐利如初。
在他面前,姜维、叶白夔、岳飞、李靖、韩擒虎、蓝玉等核心将领肃然而立,巨大的雍凉舆图在烛火映照下显得格外凝重。
姜维手持竹杖,声音清朗地开场:“丞相,诸位将军。我军虽克长安,然局势依然严峻。”
“西有燕北国与西鲜卑宇文部虎视凉州,北有南匈奴,东有魏国,还有西羌蠢蠢欲动。今日之议,在于定下根本之策,明确各军驻防。”
叶白夔率先开口,语气沉稳:“末将以为,当务之急是巩固根本。我军连番征战,将士疲惫,粮草消耗巨大。”
“应当以长安为中心,依托渭水、以及故秦长城构建防线,分兵驻守各要隘,深沟高垒,休整士卒。”
岳飞紧接着道:“叶将军所言极是。但固守并非完全被动。”
“末将建议组建一支精锐的机动兵力,驻于新平、安定、北地一带,既可北击胡虏,又可西援凉州。如此方能以守为攻,掌握主动。”
众将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达成了共识——以固守为主,休养生息,同时保持一支机动作战力量。
诸葛亮静听良久,此时才缓缓开口:“诸将之议,深合吾心。今既定方略:叶白夔总督关中防务,整修城防,编练新军;岳飞统领机动兵团,驻守新平,策应四方;韩擒虎严守东出长安关隘。”
“另,即刻征调蜀中宋应星、徐光启两位先生入关。”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向关中平原:“此地沃野千里,泾水环绕,本是天府之土。昔年郑国渠成就强秦基业,今当修复古渠,广兴农事。”
“我已命人查阅典籍,郑国渠故道犹存,只需加以疏浚整修,便可恢复灌溉之利。”
姜维闻言眼睛一亮:“丞相明鉴!若能恢复郑国渠,关中粮食产量必能倍增,届时我军粮草无忧矣!”
“正是此意。”诸葛亮颔首,“关中北依黄土高原,南靠秦岭,中有泾渭灌溉,实乃天赐粮仓。今既要固守,就当善用此地利。宋应星擅长工事,可主持修复郑国渠;徐光启精通农事,可推广新式耕作之法。”
众将领命退去后,李靖却单独留下。
他低声道:“丞相,还有一事。江东孙权,反复无常,利尽则交疏。今我据长安,势压曹魏,孙权岂能安枕?他与我有荆州之怨,夷陵之仇,虽表面盟好,实则惧我强盛。”
他顿了顿,又说道:“胡骑魏兵只是眼前之敌,更需将江东视为潜在之敌,预作防范。此正所谓‘未虑胜,先虑败,未料攻,先料敌之可能攻我’。”
诸葛亮目光深邃:“药师所虑,正是我心中所忧。依你之见当如何?”
李靖道:“当密令汉中巴东诸郡加强戒备,整军经武。即便不能主动出击,也要让东吴不敢轻举妄动。同时可遣使往江东,示之以好,稳住孙权。”
“善。”诸葛亮点头,“此事就交由你去安排。记住,要做得隐秘。”
就在长安定策之时,西凉边境已是山雨欲来。
凉州侯府内,徐骁站在沙盘前,面色凝重。义子陈芝豹已率本部精锐陈兵西域边境,大将契苾何力扼守西鲜卑来犯之要道。
为应对可能的两线压力,徐骁急调善于筑城防守的燕文鸾,统领最精锐的步卒,坐镇于西域与西鲜卑势力交界的战略要地。
与此同时,徐骁麾下第一谋士李义山,已悄然抵达陇右天水,秘密会晤吴懿与刘伯温。
“据探子回报,燕北国正在大规模调集兵力,西鲜卑的宇文部也在边境频繁活动。”刘伯温指着地图,“来年开春,一场大战恐怕难以避免。”
李义山沉声道:“西凉军虽强,但若同时面对西域和西鲜卑的两面夹击,恐怕也难支撑。此次前来,就是希望届时汉军能够施以援手。”
吴懿点头:“这是自然。凉州若失,关中危矣。待长安大军休整完毕,必当全力支援。”
为表诚意,并确保李义山安全返回,刘伯温特命刚自北地归来、对胡虏恨之入骨的高敖曹,率五百精骑护送。
然而,他们都不知道,一张大网正在悄悄撒下。
边境线上,宇文玥站在山岗上,远眺着陇右方向。寒风吹动他的长发,眼神却冷冽如冰。
“消息确认了?”他头也不回地问道。
身后一个黑影躬身道:“确认了,李义山已经动身返回,由汉将高敖曹率五百骑兵护送。”
宇文玥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很好。通知程鸢,按计划行动。记住,要活捉李义山。”
“那高敖曹......”
“让成都去对付。”宇文玥淡淡道,“我倒要看看,这个杀了多铎的汉将,到底有几分本事。”
官道之上,李义山的队伍正在快速行进。高敖曹一马当先,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突然,他勒住战马,举起右手:“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