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助、雷梦杀一行人既已就擒,别无他法,只得随着汉军队伍,被押送往长安。
为保万全,罗成特意嘱咐叶啸鹰,率领一队精锐,加强了对东吴使团的护卫。
咸阳城,经大汉半年多的用心经营与修缮,面貌已然焕然一新。
昔日魏国占据时的破败景象一扫而空,城墙加固,屋舍俨然,市井间也恢复了几分生机。
诸葛亮乘车入城,见此气象,心中颇感欣慰。
待诸葛亮安顿下来,叶白夔、姜维、岳飞、魏延、檀道济等大将也相继抵达咸阳,一场关乎大汉未来战略走向的军事会议,随即在行营中展开。
诸葛亮开门见山:“诸位,长安虽复,然东出之要隘,如潼关、武关,仍握于魏贼之手,使我如鲠在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今魏国北疆暂平,若待其整合力量,必复来犯。与其坐等,不若主动出击,先拔除这些钉子!今日请诸位将军前来,便是共商东征大计。”
檀道济率先发言:“丞相所言极是!末将与魏延将军早已厉兵秣马,只待此令。近日探得,魏国河西、河东之地,有巨寇田虎作乱,其与昔日投诚之黄巢将军有旧,已遣人联络,邀其共击上郡。上郡目下守备空虚,正是良机。”
“末将之意,可令黄巢将军率本部精干,散入河东、河西,名为助田虎,实为内应。待时机成熟,我大军便可里应外合,一举拿下上郡,叩开东进之门!”
诸葛亮闻言,沉吟片刻道:“此计可行,然需周密部署。黄巢此人,桀骜难驯,脑有反骨。道济、文长,你二人务必妥善掌控,既要用之,亦要防之,切莫让其脱离掌控,反噬我军。”
岳飞随即起身,目光炯炯:“丞相,潼关乃关中锁钥,天下一等一的雄关。末将愿请命东进,主攻潼关!只要拿下此关,魏国西面屏障便土崩瓦解,我大军可长驱直入,兵锋直指洛阳!”
诸葛亮点头表示赞许:“鹏举勇略,亮深知之。然潼关天险,易守难攻,绝非旦夕可下。强攻难免伤亡惨重,需有万全之策,充足的攻城器械与随军医官亦不可或缺。仅你一部,恐力有未逮,还需增派兵马策应。”
叶白夔接口道:“鹏举之见,正合我意。若能拿下潼关,同时分兵夺取武关,则我大汉重掌关中四塞之险,长安自此固若金汤,可立于不败之地!”
姜维也在一旁附议,众人随即就进军路线、兵力调配、粮草转运、器械准备等细节展开了热烈讨论。
见众将士气高昂,同仇敌忾,诸葛亮心中大定,总结道:“既如此,便请诸公于此数日内,拟定详细方略,呈送长安。亮返回后,会即刻统筹后勤粮秣,调拨人员器械,全力保障东征!”
军议方毕,诸葛亮接到消息,言东吴使团,亦即其侄诸葛恪一行,已近长安。诸葛亮便不再耽搁,即刻启程返回。
当夜,丞相府内举行了一场温馨的家宴,仅有诸葛亮家眷在场。
席间有夫人黄氏,亲子诸葛瞻,以及兄长诸葛瑾过继而来的儿子诸葛乔。
诸葛乔昔日身体羸弱,随军北伐时,经陇右胡神医调理,如今已康健许多,精神矍铄。他与其胞兄诸葛恪,乃是血脉至亲。
次日,诸葛恪至丞相府拜见。叔侄二人相谈甚欢,诸葛恪将江东近况、其父诸葛瑾的身体一一禀明。
诸葛亮望着这位才华横溢、言辞敏锐的侄儿,心中既感欣慰,亦不免暗叹:“兄长得子如此,聪慧过人,锋芒毕露,他日必为东吴栋梁,然过刚易折,还需历练心性啊。”
叙话之后,诸葛亮取出一卷早已拟好的绢帛,郑重交给诸葛恪:“此乃我重新草拟的 《汉吴中分天下盟约》 ,望贤侄带回,呈于吴王。光有口诺不足为凭,需此白纸黑字,明确两国疆界、互助之责,方可令盟约稳固,共抗曹魏。”
盟约主要内容包括: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讨魏贼,救危恤患,分灾共庆,好恶齐之,无或携贰。若有害汉,则吴伐之。若有害吴,则汉伐之。各守分土,无相侵犯。
诸葛恪双手接过盟约,肃然道:“叔父放心,侄儿与家父必竭力促成此事,使吴汉之盟,坚如磐石!”
随后,诸葛亮便命人引领诸葛恪前往长安府衙大牢,释放在押的东吴将领徐盛、丁奉、全琮、徐楷等人。
这长安大牢,近日可谓“宾客”更迭。
走了东吴诸将以及决意返回魏国的郭淮,新来的则有雷梦杀、李助、方杰等一干人等。
经过包拯的详细审理,查明雷梦杀虽卷入事端,但本意非恶,且与辛弃疾有旧,并无实质罪证,便当堂释放。
其余如李助、方杰等,则继续收监候审。
这雷梦杀倒也讲义气,在长安期间,时常去探望狱中的李助等人,送些酒食,倒也显出几分江湖儿女的豪情。
与此同时,远在东吴的武陵郡,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武陵太守卫旌,与驻留于此的东吴太常潘濬素来不睦。
卫旌发现潘濬常往武陵五溪汉化蛮族的聚居地走动,更有手下密报,称潘濬曾秘密派人前往成都,联系其妻舅、蜀汉大臣蒋琬,似有归汉之意。
此事触及了孙权老臣卫旌的敏感神经,既有对潘濬的怀疑,亦夹杂着对其官职高于自己的嫉妒。
于是他屡屡派遣郡兵,前往五溪各部领地巡查、示威,震慑。
这般行径,令五溪萧氏部族的新任首领萧若风大为光火。
他年少气盛,眼见族人屡受欺凌,心中愤懑难平。
加之其子萧凌尘近日从建业来信,诉说在江东求学,因出身蛮族,备受陆、顾、朱、张等世家子弟的轻视与羞辱,信中悲愤之情溢于纸面。
“父亲,若非顾全大局,儿恨不能手刃此辈纨绔!” 儿子的信,如同火上浇油。
萧若风手握来信,目光愈发冰冷。
他想起在蜀汉的同族兄弟萧摩诃的来信,信中盛赞成都风气,言道那边无论出身,凡有向学之心者,不分贵贱皆有机会入学读书,更有大儒王守仁亲自授课,教化万民。
“人人有书读……王守仁……” 萧若风喃喃自语,望向西方,一个原本模糊的念头,此刻渐渐清晰、坚定起来。
喜欢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