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内心认同柴髙的主张,但更看重与项羽的情谊。
这次项羽召唤,他便义无反顾前来助阵。
此刻他多想让项羽明白自己的心意,可惜这位主帅始终不为所动,让他一番苦心付诸东流。
“英布,诸位听着:若此战我兵败身亡,你们就去投奔柴髙。
他确实是难得的统帅之才,不仅能给你们优渥的生活,更能让你们建功立业。
”英布等人沉默不语。
他们都是追随项羽出生入死的兄弟,此刻岂会背弃?或许这正是项羽独有的魅力所在。
“准备冲锋!”项羽的部队开始缓步推进。
对面李戡的弓骑兵这次并未下马,他清楚此战的关键,更明白若敌军有智将直取中军……那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柴髙总说有万全准备,但防线一旦被破便是溃败之局。
不仅李戡,韩信、曹参、周勃都心知肚明。
不过他们相信柴髙的部署——只要速胜敌军,定能及时回援。
“都听好了!非是我不遵将令,实在是将军怒意难平。
看敌阵便知其中军空虚,待我军骑兵缠住敌骑时,随我直取柴髙首级!”项羽军中,以钟离昧为首的几名将领正在密议。
这位年约四十的将领麾下部众纷纷应和。
在他们看来,能取胜的手段何必拘泥?无论中军还是侧翼骑兵,此刻都抱着同一个念头——胜败在此一举。
“准备冲锋。
”柴髙麾下的重骑兵已列阵待发,两翼士兵护卫着大营。
这片经过精心挑选的战场略带坡度,对重骑与步兵都极为有利。
随着马蹄声渐起,双方开始加速冲锋。
项羽的骑兵正面对上柴髙的重骑,那些连接马匹的铁链令他心生疑惑,但冲锋既起,已无回头之路。
项羽凝神聚气,策马疾驰。
楚军虽无马鞍,却自有妙法。
有将士为求稳固,将双脚用绳索固定,上马后便能稳如磐石。
此乃项羽麾下铁骑所向披靡的缘由。
然此番遭遇柴髙所率重骑,形势陡变。
这支精锐不仅配有精良马鞍,更装备了骇人兵器。
寻常骑兵交锋鲜少用箭,因其仅能一发。
但柴髙部众所持非弓,而是可 ** 七矢的手弩,射程达百五十步。
楚军铁骑甫入射程,便遭弩箭攒射,人仰马翻。
后方弓骑早已蓄势待发,与重骑齐射,箭雨倾泻。
弩手射空箭匣即弃于鞍侧皮囊,转而擎起丈八龙枪。
三十息过后,两军轰然相撞。
金铁交鸣间,项羽惊觉敌骑竟无一人坠马。
即便与他交锋的重甲骑士,虽被刺中后背,仍 ** 。
乌骓马接连避过七排敌骑,终被铁索绊倒。
这项羽生平首遭 ** ,麾下将士更无幸免。
更令他震骇的是,敌骑铠甲坚不可摧,寻常兵刃难伤分毫。
楚军引以为傲的铁骑,竟挡不住对方一轮冲锋。
柴髙见状大笑:此乃重骑之威!项羽,任你勇冠三军,今日也要马失前蹄!吴县之战将成为他麾下将士的淬火之战,唯有血火方能铸就真正的铁血雄师。
要伤重甲骑士,除非刺中双目——这简直比登天还难。
重骑兵的战术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借鉴了宋代金军的拐子马战术。
要 ** 这种战法绝非易事,虽然传说岳家军的马扎刀和钩镰枪可以克制,但谁又真正计算过步兵要付出多少伤亡代价?这几乎就是以血肉之躯换取胜利的残酷交换。
战场上,项羽的部队遭遇惨败。
三千骑兵折损过半,幸存者也大多负伤挂彩。
城头的项梁目睹这一幕,险些惊得跌落城墙。
这个结果完全出乎他的预料,简直就像一场可怕的噩梦。
与此同时,龙且率领的轻骑兵也陷入了困境。
他们遭遇的是全副武装的重步兵——这些士兵的装备总重超过百公斤,普通人穿着站立都困难,更别说行军作战。
但在柴髙的部队里,借助简易外骨骼的帮助,士兵们能够轻松承载这样的重量。
冲锋的轻骑兵就像海浪撞击礁石,在前排重步兵的防线前撞得粉碎。
不过重步兵也有弱点,若没有后方游骑兵的配合,面对灵活的轻骑兵还是会吃亏。
果然,当轻骑兵试图绕行时,早已埋伏的游骑兵立即展开收割。
这些游骑兵虽然穿着皮甲,但装备与重骑兵相差无几,在短距离追击中丝毫不逊于轻骑兵。
龙且的部队这次踢到了铁板——对手的骑术远超以往交战的秦军郡兵,一个游骑兵就能轻松压制数名轻骑兵。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龙且和项羽一样陷入了短暂的震惊。
但这位沙场老将很快稳住阵脚,展现出过人的临场应变能力。
此刻,战场上的局势已经明朗无疑。
吴县叛军的两翼骑兵已被压制,仅剩中军尚能顽抗,这样的战况远超出项梁的预料。
等回去非得改良连弩不可!史料明明记载大秦连弩能射八百至一千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