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的黑夜依旧令人畏惧,浓稠如墨的黑暗裹挟着原始的气息,足以令人窒息。
柴髙曾尝试夜战训练,最终因环境过于恶劣而放弃。
不过,他并不为此忧虑。
那些擅长夜战之人自有应对之法,这也正是他执意收服桓奇的原因之一。
一名擅长保命的人必然身怀绝技,总能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抉择。
他曾与桓奇谈及此事,桓奇神色淡然。
夜袭行动若无向导与周密准备,他宁可放弃。
柴髙深以为然。
古人所谓鬼打墙,今人鲜少遭遇,究其根源,不过黑暗作祟罢了。
将军此物当真精妙!若将哨兵升至高空,视野必能及远。
行军扎营时,便多几分胜算。
柴髙闻言莞尔。
这正是他想传授的新式战法,只是眼下尚需等待——待热气球问世之日,方能令众人领略其中玄机。
顾虑在所难免。
方才那块水晶已是现有工艺的极限,无论是技法还是材质,都容不得半分取巧。
须知科技之道,最忌虚浮。
诸位谨记:我军须加紧操练。
时机成熟之际,我要即刻成军!
柴髙朗声大笑,收起望远镜扬长而去,徒留众将领在原地面面相觑,举着那新奇物件东张西望。
虽无 ** 之说,他却不免恶趣味地猜想——不知香姬此刻在做甚?
自然,他的部下远非这般不堪。
此物的出现,加之方才中丞阐述的新战术,着实令人眼界大开。
若真如柴中丞所言,能在苍穹之上安插一只,那情景光是设想便令人胆寒。
至少遭遇突袭时,反应能迅捷数倍。
你可是在惧怕?莫非与我所思相同?此人......实在可怖。
罢了,莫再深想——谁也不知他还能将寻常物件变作何等骇人之物。
这些惯于冲锋陷阵的猛将,生平头一遭感到战栗。
令他们畏惧的,正是那个大笑离去的背影。
区区水晶杯经他之手,竟成如此利器。
若换作他物,谁知又会催生何等惊人的造物?
纵使孙武复生,怕也只能屈居其下。
战国四大名将齐聚,亦难敌他弹指一挥。
这是韩信等人事后对柴髙的评语。
连柴髙自己都未料到,他在军中的威望已至如斯境地。
柴髙一行人打了胜仗,自然不急着赶路。
传递军情在大秦有严格的规矩,不是所有消息都能随意上报。
像这种捷报,通常只需驿站按常规传递即可,远比不上八百里加急的速度。
沿途驿馆早有准备,备好了各种享乐之物,而非加急所需的马匹物资。
捷报虽比柴髙的队伍快些,但也快不了多少。
柴髙本没指望这次行动会有援兵——在他看来,那群乌合之众此时来犯简直是自寻死路。
项羽的部队虽让他有所警觉,但教训还不够深刻,无非是兵力带少了些。
尽管他不断提醒自己,终究还是大意了,差点酿成大祸。
即便他是这个时代的智者,终究也是凡人。
他悠哉游哉地享受着旅途,每日行进不过百里,比捷报还慢些。
然而,比捷报更快的,是他未曾料到的援军——咸阳城外,三万大秦铁骑正迅速集结。
训练有素的军队一眼可辨,柴髙的部队即便得胜,行军依旧严整,哪怕主帅已躲进马车。
蒙恬的铁骑同样如此,行动整齐划一,气势慑人。
他们本可稍缓,但始皇帝军令严苛,蒙恬不敢耽搁,迅速率军抵达咸阳。
大军不得入城,便在城外扎营,蒙恬只带亲卫进城,随后独自入宫觐见。
他的到来早已传至朝堂,始皇帝欣然召见,大殿之上,众臣静候他的汇报。
一踏入大殿,蒙恬立即向始皇帝行跪拜之礼。
起身后,他依照惯例站到了武将队列的最前方。
始皇帝对军队的部署了如指掌,开门见山地问道:蒙恬,你的部队何时能启程?需要多久抵达沛县?
这个问题切中要害。
即便是精锐之师也需要休整,行军对士兵的体力消耗极大。
恢复战斗力的速度往往能体现一支军队的素质。
例如柴髙的神兽军团仅需一日就能重整旗鼓,而蒙恬的部队通常需要两日时间——这不单是士兵休整,还包括物资调配等事宜。
朕给你十五日期限,务必赶到沛县。
始皇帝神色凝重,柴中丞此番处境危险。
他毕竟是文官,不谙军事。
朝廷诸多要务还需仰仗于他,蒙恬你要早作打算。
蒙恬立即回应:臣明白事态紧急,不敢延误。
预计十二日可抵沛县,休整两日后即可投入战斗。
这已是他能承诺的最快救援方案。
此次变故确实出乎蒙恬预料。
虽然早知后方有叛乱迹象,但出于对大秦后方的信任,他只预备了一支非主力部队,原计划派副将率军回援即可。
他深信王赍和章邯完全有能力处理这类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