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众女眷寒暄认识后,王若弗心中稍定,便也融入了夫人们的圈子,说着些汴京风物、家常闲话,眼角余光却始终留意着儿女们的动向。
她寻了个由头,对华兰温声道:“华儿,你带着妹妹们去园子里逛逛,与各家的公子小姐们说说话,不必总拘在我身边。”
华兰乖巧应下,她身为长姐,自然担起照顾妹妹们的责任。她领着如兰、墨兰、明兰,走向了那些年纪相仿、聚在一处的少年们。
盛长柏则无需她操心,早已与顾廷烨等相熟的公子哥儿另聚一处,谈论着书院趣事或朝堂见闻,自有一番少年郎的意气风发。
起初,几个年纪小些的孩子正在玩着投壶或是捶丸,笑声清脆,墨兰和如兰也加入其中,明兰则拘谨的没有一起玩。
不多时,不知是哪位公子起了头,提议玩诗词接龙,这游戏既显才学,又富趣味,在文人风雅的汴京颇为流行。
顾廷烨第一个高声应和:“这个好!我参加!”盛长柏自然含笑点头:“恭敬不如从命。”他其他少年们也纷纷附和,便是齐衡,也温文尔雅地表示愿一同游戏。
于是,一群少年郎便在花荫下寻了处石桌围坐,定了规则,便开始了接龙,你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我接“花自飘零水自流”,他再接“流水落花春去也”……起初几句皆是耳熟能详的诗词,接得顺畅。
渐渐地,诗句愈发偏门,难度增加。
轮到一位公子时,上家出了一联生僻的古句,尾字颇为刁钻,他一时语塞,抓耳挠腮,场面顿时有些凝滞。
周围原本在玩耍或交谈的少女们,也被这边的动静吸引,纷纷投来目光,低声议论着谁会接下这一句。
就在那公子面红耳赤,准备认罚之时,一个带着几分稚气却清晰的声音响起,接上了一句贴切且意境相合的诗句,完美地化解了尴尬。
众人循声望去,竟是盛家四姑娘盛墨兰,她站在姐姐华兰身侧,小脸因众人的注视而微微泛红,眼神却亮晶晶的。
方才一起玩耍的几个孩子立刻围了过来,余嫣红更是拉着墨兰的手,佩服地说:“墨兰姐姐,你好生厉害!我们都不会呢!”
墨兰有些不好意思,微微低头,谦逊地回道:“是……是我家三哥哥平日读书时,常念及这些诗句,我在旁边听着,便记下了些许,并非我有多厉害。”
这一下,不仅解了围,更展现了盛家良好的书香氛围,诗词接龙得以继续,气氛反而因这个小插曲更加热烈。
不远处,正与几位夫人笑谈的吴大娘子,也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她脸上笑容不变,心中却是念头飞转。
这盛家,果然如传闻般,家风清正,子女皆教养得极好,长女华兰,行为举止端庄有礼,颇具长姐风范,对妹妹们亦是关爱有加,听闻还是勇毅侯府的独女亲自教导过的,规矩气度都是顶好的。
她的目光不由再次落在华兰身上,越看越是满意。
自家大郎梁煦,年已十五,再过几年就到相看人家的年纪,这盛华兰,家世虽非顶级勋贵,但父亲,弟弟皆在朝为官,尤其是那三元及第的盛长梧,前途不可限量,盛家未来可期。
华兰本人品貌出众,规矩又好……吴大娘子心思活络起来,觉得这门亲事大有可为,暗自决定日后要多加留意,寻个合适的时机再细细考量。
一场永昌伯爵府的赏花宴,宾主尽欢。
回府的马车上,王若弗脸上依旧带着挥之不去的笑意,她不仅带着子女们在勋贵圈子里露了脸,更重要的是,她自己也算初步融入了汴京官眷的交际圈。
与人交谈时,那“五品宜人”的身份也让她腰杆挺直了不少。这让她对未来的汴京生活,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马车刚在盛府门前停稳,墨兰便像一只轻盈的蝴蝶,提着裙摆,迫不及待地跳下马车,一路小跑着穿廊过院,直奔林栖阁。
“小娘!小娘!”人未到,声先至。
林噙霜早已等候多时,见女儿满面笑容地跑进来,立刻迎上前,将她搂在怀里,嗔怪道:“慢着点,我的儿,仔细摔着!”语气里是满满的宠溺与关切。
墨兰倚在母亲怀里,兴奋地开始讲述今日的见闻:“小娘,那伯爵府的园子可大了,好多好多漂亮的花!我们还见了齐国公府的郡主娘娘,她看起来有点严肃……还有宁远侯府的顾家哥哥们……后来我们还玩了诗词接龙呢!”
她重点描述了自己如何接上那句诗,引得众人夸赞,小脸上满是“求表扬”的骄傲。
林噙霜听得眉开眼笑,尤其是听到女儿展露才学、被众人称赞时,更是心花怒放,连连摩挲着墨兰的头发:“好!好!我儿真是给小娘长脸了!不愧是我的墨儿!”
与此同时,如意居内则是另一番光景。
卫恕意拉着明兰的手,细细打量她的神色,低声问道:“明儿,今日在宴会上,一切可还顺利?没出什么岔子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