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夜鹰”基地的旅程,是在一种近乎凝固的沉默中完成的。运输舱的金属舱壁隔绝了外界的虚空,却隔绝不了舱内那沉重得几乎能压碎骨骼的气氛。十二名“黑鸢”队员,包括副队长肖扬和技术官林玥,都尽可能地远离那个坐在最前端的男人——凌震。
他依旧闭目养神,呼吸平稳,仿佛刚刚经历的不是一场揭示自身非人本质的战斗,而只是一次寻常的巡逻。但他坐在那里,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辐射着无形压力的源头。队员们偶尔交换的眼神里,充满了无法消散的惊悸、深深的困惑,以及一丝被强行压抑的恐惧。他们无法忘记那双闪烁着幽蓝光芒的眼睛,那徒手撕裂钢铁的手臂,还有那面在他看似随意的敲击下悄然洞开的墙壁。
肖扬几次试图开口,想说点什么来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僵局,哪怕只是关于任务收尾的琐事,但话语总是在喉咙里打了结,最终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林玥则一直低着头,手指在战术平板上无意识地划动着,屏幕上并非任务数据,而是她凭借记忆勾勒出的、那个黑色金属盒上的闪电钥匙徽记,以及凌震发动攻击时,手臂皮肤下那短暂浮现的、非人的金属质感纹路。
运输舱轻微震动,对接机构发出锁定的沉闷声响,终于抵达了深埋于地下的“夜鹰”基地核心层。舱门滑开,外面基地特有的、混合着消毒水、机油和臭氧的冰冷空气涌入,却没能驱散舱内那无形的阴霾。
接引他们的是基地后勤部长李成,一个以精明和抠门着称的瘦高个军官。当他看到凌震一行人,尤其是凌震亲手提着的那个银灰色合金箱和黑色金属盒时,他那双习惯于在资源清单上挑刺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但随即又被更深的审慎所覆盖。他敏锐地察觉到“黑鸢”小队气氛的异常,那种弥漫在队员之间的紧绷和疏离,绝非寻常任务归来后的疲惫。
“凌队长,”李成的语气保持着公式化的平稳,“‘蜂巢’行动初步战果已收到,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他的目光像探针一样扫过凌震,试图从那张毫无波澜的脸上找出些什么。“按照规定,所有缴获物资需要立即移交技术分析部进行鉴定和归档。”
凌震没有说话,只是平静地将手中的两件东西递了过去。就在李成伸手去接的瞬间,他的动作出现了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凝滞,指尖在即将触碰到银灰色箱体时,微不可查地向后缩了半分,仿佛那箱体带着某种无形的斥力或危险。他最终还是接了过去,但动作明显带着一种额外的谨慎。
“技术部会优先处理,尽快给出分析结果。”李成补充道,语气稍微缓和,“你们可以先回驻地休整,等待后续……”
“我需要即刻面见指挥官,进行任务简报。”凌震打断了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命令式的口吻。
李成愣住了,脸上闪过一丝错愕。通常情况下,小队归来后,队长提交书面报告,再由指挥官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当面质询。像凌震这样主动且急切要求当面汇报的,极为罕见,尤其是在队伍明显经历了不寻常战斗、成员状态异常的情况下。
他迟疑地看了一眼凌震,又瞥了眼神情各异的“黑鸢”队员,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指挥官正在作战指挥中心。我会通报。”
凌震不再多言,甚至没有对身后的队员们做出任何指示或交代,径直转身,迈着稳定而迅速的步伐,朝着指挥中心的方向走去,将那一片复杂的目光留在了身后。
肖扬看着那决绝的背影消失在通道拐角,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无力地挥了挥手。“解散,回驻地待命。”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茫然。
---
基地作战指挥中心,巨大的全息星图悬浮在中央,将幽蓝的光芒投映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指挥官高世青背对着入口,负手而立,凝视着星图上某个不断闪烁的红色标记区域。
凌震走进来时,厚重的合金门在他身后无声合拢。高世青缓缓转过身,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有一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牢牢锁定在凌震身上。指挥中心内的几名高级参谋和情报分析官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目光或直接或隐蔽地投注过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压力。
“报告指挥官,‘黑鸢’小队已完成‘蜂巢’据点肃清任务。”凌震立正,敬礼,动作精准得如同机械。
“简报我已经看过了。”高世青走到指挥台前,双手撑在台面上,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如实质般压在凌震身上,“现在,告诉我,凌震。关于任务报告中描述的,‘异常战斗表现’,以及‘隐藏密室的发现’,我需要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刻意加重了“异常”和“隐藏”两个词。
整个指挥中心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凌震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连眼神都没有一丝涟漪,平静得令人心寒。“在突破核心区最后防线时,遭遇敌方重型装甲单位正面阻截。常规战术难以迅速生效,战局有陷入僵持的风险。”他的语速平稳,用词精准,仿佛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我利用了该型号装甲车侧后方燃料管线与结构承重点的固有设计弱点,结合当时环境中散落的高爆物,以及敌方火力间歇的规律,实施了高风险突进。成功接近后,引爆高爆物,利用冲击波和破片放大了其结构弱点,完成了突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