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小队的专属研发室内,空气仿佛被抽干,只剩下全息投影运行时细微的嗡鸣,以及两个意识在技术理念的悬崖边激烈碰撞的无声轰鸣。之前那短暂的技术默契,在凌震将完整的、未经“降维”处理的原始设计蓝图展现在欧振华面前时,瞬间蒸发殆尽。
光幕之上,不再是之前看到的、经过凌震初步妥协的简化结构。那是一副极其繁复、精密到令人头皮发麻的机械与生物力学的交响曲——为肖扬设计的,与其说是外骨骼,不如说是一套高度集成的、模拟某种掠食性节肢动物爆发机制的生物机械装甲。能量回路不再是嵌入结构,而是与主要承重骨架完全融合,仿佛骨骼自身在发光、在呼吸。关节处并非简单的液压或电机驱动,而是采用了某种基于流体金属与相位变化材料的动态仿生结构,理论上可以在微秒级别内调整刚性与韧性。而最核心的能量源,直接链接那块经过改造的聚变电池碎片,其输出路径被设计得极其“粗暴”,几乎没有任何常规意义上的缓冲和安全阀,只有一系列复杂到极点的、依赖预判进行毫秒级干预的能量引导场。
为林玥准备的电子战神经网络,则更像是一顶镶嵌着无数微型晶体的荆棘王冠。其核心处理器不再是冰冷的硅基芯片,而是一种模拟神经元突触连接的、掺杂了未知催化材料的生物电化学复合体,与使用者大脑皮层的耦合深度,达到了侵入式的级别,设计图上甚至标注了几个需要微创植入的生物接口位置。
其他队员的装备同样如此,每一件都散发着一种“非人”的、只为极限性能而生的危险美感。
欧振华脸上的皱纹仿佛在这一刻被无形的手掌狠狠抹平,又骤然挤压得更深。他死死盯着光幕,那双锐利的蓝宝石眼睛瞪得极大,瞳孔深处倒映着流动的、超越他毕生认知的技术符号。他的嘴唇微微翕动,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胸口剧烈起伏,仿佛缺氧。
“这……这不可能……”良久,他才从喉咙深处挤出几个干涩的音节,声音带着颤抖,“这不是设计图……这是……科幻狂想!是违背物理定律的呓语!”
他猛地向前一步,干瘦的手指几乎要戳进光幕里,指向肖扬装甲那个流体金属关节:“动态相变材料?你知道维持这种材料在特定应力下的稳定相需要多精确的能量场控制吗?任何微小的扰动都会导致相变失控,结果就是关节要么瞬间锁死变成铁棺材,要么直接液化崩解!”
他又指向林玥的处理器生物接口:“侵入式神经耦合?!你知不知道人类大脑神经信号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强行建立这种深度的硬链接,信息过载只需要零点三秒就能把她的前额叶烧成一团糨糊!这根本不是装备,是刑具!是自杀装置!”
老工程师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被冒犯的愤怒和一种面对未知领域的本能恐惧。“还有这些能量回路!完全无视安全冗余!还有这些结构强度计算,根本是建立在一系列未经证实的假设之上!凌队长!我承认你的想法……很惊人,甚至可以说具有某种颠覆性的美感!但它们建立在流沙之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死的不仅仅是使用者,甚至可能波及整个小队!”
面对欧振华疾风骤雨般的质疑,凌震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如同风暴中心最平静的那一点。他甚至没有去看那些被指出的“问题点”,目光依旧平静地落在设计图整体架构上。
“您的质疑,基于现有技术框架与人类生理学的保守模型。”凌震开口,声音冰冷如初,“我的设计,基于对使用者极限潜能的重新定义,以及对能量与物质更深层次互动规则的应用。”
他调出另一组数据流,那是基于肖扬、林玥等人深度生理监测数据建立的、极度夸张的潜能推演模型。“肖扬副队长的神经反射弧与肌肉纤维强度,在特定肾上腺素激发状态下,可以短暂承受百分之三百五十的常规负荷。林玥技术官的脑波活跃度与信息处理带宽,在极限专注下,存在未被利用的冗余区间。我的设计,旨在引导,而非挑战这些极限。”
“至于技术可行性……”凌震的指尖在虚拟界面上划过,调出更多复杂的公式和微观结构模拟,其中夹杂着更多从“宙斯”科技碎片中解析出的、无法被现有科学完全解释的原理片段,“能量场控制精度问题,可以通过预加载应力分布算法与分布式微能源节点解决。神经耦合风险,已设计多层反馈抑制机制与强制断联协议。所有计算,均已通过超算模拟验证。”
“模拟验证?!”欧振华几乎要气笑了,他指着那些充斥着未知符号和违反常识结论的公式,“用一堆未经证明的‘规则’去模拟?这就像用巫术去预言天气!凌队长,科学不是臆想!装备是要用在活人身上,是要在枪林弹雨中保命的!你不能拿队员的生命去验证你的理论!”
“理论需要实践检验。”凌震的回答近乎冷酷,“保守意味着停滞。‘磐石’需要的是突破,是在绝境中开辟生路的能力。按部就班的强化,无法应对我们即将面对的威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