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鹰”基地,作战简报室。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沉闷,并非源于即将到来的战斗压力,而是一种掺杂了困惑与隐隐不安的凝滞。巨大的全息星图悬浮在中央,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星图边缘,一个被标记为“灰色回响”的、布满废弃工业设施的争议区域。
情报主管赵峻站在星图前,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但语速比平时稍快,透露出事态的非常规。
“‘灰鳍’侦察小队,标准六人编制,于七十二小时前奉命潜入‘灰色回响’区域,执行对该地区近期异常能量波动及可疑人员活动的常规侦察任务。”赵峻操控星图,拉出一条代表“灰鳍”小队预定路线的虚线,“任务周期预计四十八小时。但在二十四小时前,也就是他们预计抵达核心侦察区域‘焦铁镇’时,我们与小队失去了所有常规及备用通讯联络。”
星图上,代表“灰鳍”小队的绿色光点在接近“焦铁镇”时骤然消失,没有预兆,没有交战信号,如同被无形的巨口吞噬。
“最后接收到的,是一段极度微弱、严重失真的短促信号,并非通过标准频道发送,更像是……某种设备在彻底损毁前,利用环境能量残余进行的强制广播。”赵峻调出了一段音频。
“……沙……无法识别……结构体……重复……非标准……沙……能量签名……匹配……沙……‘蜂巢’……警告……沙……”
声音断断续续,夹杂着刺耳的静电噪音和仿佛金属被撕裂的背景音,说话者的声音因极度震惊或恐惧而扭曲,但其中一个词被重复了两次,清晰地穿透了干扰——
“蜂巢”!
简报室内响起一阵低低的吸气声。“蜂巢”行动是“磐石”小队经历的、与“宙斯”产生直接关联的任务,其细节虽未完全公开,但高层皆知其中涉及了远超常规的科技与威胁。
赵峻关闭了音频,神色凝重:“信号源最终定位,指向‘焦铁镇’中心,一个已经废弃了数十年的、前文明的大型重工业联合体内部。我们尝试了所有远程侦测手段,该区域被一种强大的、非自然的能量雾霾笼罩,无法穿透。‘灰鳍’小队……目前状态,列为失踪。”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各小队的负责人:“指挥部决定,立即派遣一支精锐小队前往‘焦铁镇’,执行搜救与情报收集任务。首要目标,确认‘灰鳍’小队成员状态;次要目标,查明能量雾霾来源及与‘蜂巢’可能的关联。”
任务简报清晰了。一支侦察队在疑似与“宙斯”相关的区域神秘失联,最后信息提到了“蜂巢”,任务地点被未知能量屏蔽。这几乎是在明示危险等级极高。
几位小队负责人相互交换着眼神,脸上都露出了迟疑。这不是常规的武装冲突或清剿任务,面对的是未知的技术与无法评估的风险。“利刃”的巴顿抱着胳膊,眉头紧锁;“暗影”的赵峻(与其情报主管同名不同人)则低头看着自己的战术平板,似乎在快速计算着任务风险与收益。
就在指挥部即将直接点名指派时,一个平静到近乎冰冷的声音,从会议室角落响起。
“‘磐石’小队,请求执行此次搜救任务。”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声音的来源——凌震。他依旧坐在那里,身形笔挺,仿佛刚才请缨的话语不是出自他口。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慷慨激昂,只有一种理所当然的平静。
指挥官高世青深深地看了凌震一眼,眼神复杂。他清楚凌震与“宙斯”之间的隐秘关联,也明白由“磐石”前往是最合适的选择,但这无疑是将他和他的小队再次推向最危险的漩涡中心。
“理由。”高世青沉声问道。
“‘磐石’小队对‘蜂巢’相关科技及战术风格有直接接触经验。”凌震的回答简洁直接,没有任何多余的解释,“我们对类似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处理未知科技威胁的能力,优于其他作战单位。任务成功率,相对最高。”
他没有提及体内“黎明之芯”对那能量雾霾隐约产生的、一丝微弱的“熟悉感”,也没有提及听到“蜂巢”一词时,核心传递来的、带着警示与探究意味的悸动。
高世青沉默了几秒,会议室里落针可闻。其他小队的负责人明显松了口气,但也有人看向凌震的目光中,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意味——是敬佩,是忌惮,还是认为他过于狂热?
“……批准。”高世青最终点头,“‘磐石’小队,即刻出发。任务代号:‘拾骨’。记住,你们的首要目标是搜救,必要时……可以放弃次要目标,确保自身安全返回。”
“明白。”凌震起身,敬礼,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他甚至没有看其他负责人一眼,径直转身离开了简报室。
---
运输机在云层上方保持着沉默的飞行,引擎的轰鸣被厚重的舱壁隔绝,只剩下沉闷的嗡嗡声。“磐石”小队成员们检查着装备,气氛比以往任何一次任务都要凝重。肖扬一遍遍地擦拭着那把经过欧振华改造、威力巨大的电磁步枪,林玥则不断调试着各种便携式探测器和反制设备,试图找到穿透那能量雾霾的方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