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枭的带领下,联合小队像一群沉默的幽灵,快速穿梭在裂谷底部错综复杂的天然岩洞系统中。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和某种金属锈蚀的刺鼻气息。
唯一的光源是他们头盔上摇曳的光柱和武器上黯淡的指示灯。
每个人的脚步声和呼吸声在狭窄的通道内被放大,与远处隐约传来的、不知名生物的窸窣声交织在一起,压迫着所有人的神经。
夜枭显然对这片区域极为熟悉。
他行动敏捷,如同真正的夜行猛禽,总能提前避开坍塌的危险路段或能量辐射异常的区域。
他的小队成员——“老猫”、“山雀”和其他几个以鸟类代号相称的幸存者——也个个身手矫健,沉默而警惕,展现出在废土长期挣扎求生的精湛技艺。
“前面就是‘哭泣峡谷’的入口。”夜枭在一个岔路口停下,压低声音指着一条更加阴暗、向外渗出寒风的通道,“这鬼地方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风穿过特定岩缝时会发出像女人哭泣一样的声音。但真正要命的不是声音,是里面的东西。”
他转过头,疤痕在微弱的光线下显得更加狰狞:“峡谷里的‘腐化’浓度是外面的数倍,滋生的变异体…五花八门,而且异常狂暴。很多怪物对常规能量武器有很高的抗性。我们上次进去,折了两个人才勉强逃出来。”
林风点点头,握紧了手中的能量引导器。
他能感觉到引导器对前方环境中弥漫的污秽能量产生的微弱排斥感。“我们的装备能一定程度上净化周围的‘腐化’能量场,但范围有限。需要制定战术,交替掩护前进。”
铁砧拍了拍沉重的盾牌,发出沉闷的响声,独眼中毫无惧色。
周维清和秦琬则快速检查着探测器和样本采集设备,既紧张又带着学者特有的探究欲。
没有更多犹豫,小队呈战术队形,小心翼翼地进入了“哭泣峡谷”。
刚一踏入,环境骤变。
峡谷两侧是陡峭的、布满孔洞的岩壁,形态诡异,仿佛被强酸腐蚀过。
刺骨的寒风确实如夜枭所说,穿过岩洞时发出凄厉呜咽声,足以扰乱心神。
但更令人不适的是那股几乎凝成实质的“腐化”能量场,空气中飘荡着肉眼可见的淡紫色扭曲光晕,如同有生命的毒瘴。皮肤接触到光晕的地方传来隐隐的刺痛感。
林风将能量引导器保持在激活状态,一圈柔和的净化光晕笼罩着队伍核心区域,有效驱散了靠近的腐化能量,让众人压力一轻。
夜枭小队的人惊讶地感受着这种变化,看向林风手中那奇特装备的眼神多了几分惊奇和审视。
峡谷内的地形极其复杂,布满巨大的、如同怪兽骸骨般的金属残骸和松软塌陷的淤泥潭。
他们不得不时而攀爬,时而涉水,速度缓慢。
没走多远,袭击便如期而至。
先是从头顶岩壁的孔洞中,如同下雨般落下无数拳头大小、长着锋利口器、形如蜘蛛的变异体!
它们发出刺耳的尖啸,无视重力般在垂直岩壁上快速爬行,朝着队伍扑来!
“开火!”夜枭低吼一声,他的小队成员立刻用精准的点射清理着靠近的蜘蛛怪。
这些怪物的甲壳对能量光束有一定抗性,但夜枭小队使用的改装实弹武器效果显着。
林风则尝试运用引导器的新功能,释放出一次小范围的低频共振脉冲。
无形的波动扫过,大片蜘蛛怪如同被点了穴道般动作僵直,纷纷从岩壁上掉落,被铁砧和灰烬、墓碑轻松解决。
“好东西!”夜枭忍不住赞了一句,但眼神依旧凝重,“这只是开胃菜。”
果然,越往峡谷深处,遇到的变异体越发诡异和难缠。
有潜伏在淤泥中、能喷射强酸粘液的巨型蛞蝓;有由无数金属碎片和有机物扭曲融合而成、如同行走的垃圾堆般的“缝合怪”;甚至还有一种能够释放精神干扰波、让人产生幻觉的漂浮水母状生物。
战斗变得频繁而激烈。
林风的能量引导器和先驱者作战服发挥了关键作用,净化场、共振冲击、以及逐渐解锁的强化机动性,多次在危急关头扭转局势。
周维清和秦琬则一边战斗,一边尽可能收集着各种变异体的样本和数据,试图找出“腐化”能量的作用规律。
夜枭小队丰富的废土生存经验和精准的战术配合也至关重要。
他们熟悉各种怪物的弱点,擅长利用环境,与林风团队的科技力量形成了有效的互补。
然而,代价依然不可避免。
在一次遭遇大批“缝合怪”的围攻中,一名夜枭小队的队员为了掩护队伍侧翼,被一只怪物拖入了深不见底的淤泥潭,瞬间消失无踪。
悲伤和压抑的气氛笼罩着队伍,但没人停下脚步,生存的本能驱使他们继续前进。夜枭默默清点了一下人数,咬紧牙关,加快了步伐。
经过几乎不间断的数小时跋涉和战斗,每个人都到了体力和精神的极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