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后跟着四名“守望者”战士,动作干练,眼神警惕地扫视着环境。
“你们还真能折腾,”罗根与夜枭用力握了握手,目光扫过疲惫但眼神坚定的众人,最后落在林风和他膝上的引导器,眼神复杂,“搞出的动静,连我们在几百公里外的藏身地都感觉到了。全球范围的能量扰动…是你们干的?”
“是‘火种’,”林风抬起头,简单解释道,“暂时瘫痪了‘公司’的网络。”
罗根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我们监测到了。‘公司’的指挥系统陷入混乱,各地据点成了孤岛。这是机会,也是更大的风险。”
他走到战术地图前(伊芙琳和周维清已根据旧地图和侦察信息绘制了简易版)。
“‘伊甸’现在是风暴眼。外围防御因为网络中断而削弱,但核心区域的自动化防御和‘织网者’本体的力量,只会更加集中和不可预测。”
他带来了一些关键情报:
“根据我们截获的零星信息和内线情报,‘公司’最高董事会似乎分裂了。一部分人主张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摇篮’控制权,甚至可能动用极端手段;另一部分则试图寻找与‘织网者’切割的方法,但自身难保。‘伊甸’内部现在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混乱。”
“混乱意味着机会,”伊芙琳接口道,“也是我们接近‘摇篮’核心接口的唯一窗口。”
罗根带来的补给虽不充裕,但解了燃眉之急:弹药、医疗包、高热量口粮。
他还带来了两架经过改装、适合极地环境的小型雪地摩托,大大增强了小队的机动性。
“我们还有多少人能调动?”夜枭问。
“能及时赶到这片区域的,连我在内,不超过两个小队,十五人左右。”罗根坦言,“‘火种’脉冲也影响了我们一部分依赖旧网络的通讯和交通。但都是好手。他们会在我们选定的汇合点等待。”
经过短暂的商议,队伍做出了决定:不再等待更多不确定的援军,立即利用当前的混乱窗口期,向“伊甸”进发。
罗根和他的“守望者”战士将并入队伍,增强战斗力。
伊芙琳根据罗根提供的最新情报,修正了南下路线,选择了一条更隐蔽、但需要穿越复杂冰塔林和地下溶洞的路径,以最大限度避开可能存在的“公司”残余哨卡。
休整了四小时后,队伍再次出发。
有了雪地摩托代步,行进速度显着提升。
罗根的人经验丰富,在前方探路和侧翼警戒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火种”协议带来的更多细微变化:一小片冰层下泛起了异常的绿色藻类;一只变异的雪狐在远处驻足观望,眼神中少了几分狂暴,多了几分好奇;甚至在一处山谷,他们发现了一股微弱但确实在流动的、辐射读数接近安全值的液态水。
秦琬小心翼翼地采集了样本,她的眼神越来越亮。
这些迹象似乎在印证着她的猜想——生态的枷锁,正在松动。
然而,威胁依然存在。
他们遭遇并快速解决了几股迷失方向的“公司”残兵,也避开了几处因能量扰动而变得异常活跃的辐射风暴区。
越靠近南方,空气中那种无形的压力就越发明显,仿佛正驶向一头巨兽的巢穴。
三天后,他们抵达了预定汇合点——一个位于巨大冰川裂缝边缘的、旧时代地质勘探站遗址。
另外一队十人的“守望者”精英已经在此等候多时。
队伍规模扩大到了近三十人,组成了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特遣队。
站在勘探站的了望台上,已经可以隐约看到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巨大的人造建筑轮廓的剪影。
即使相隔数十公里,也能感受到那片区域的异常——能量读数高得离谱,天空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漩涡状的暗紫色云层,仿佛一个巨大的伤口凝结在天幕上。
那里,就是“伊甸”。
也是“织网者”盘踞的“摇篮”网络物理核心所在地。
最后的集结已经完成。
目标近在眼前,而最终的深渊,也张开了它幽暗的入口。
林风握紧了引导器,密钥的共鸣前所未有的强烈。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即将开始。
冰原的风吹过勘探站的废墟,带着一丝硫磺与臭氧混合的、来自远方的危险气息。
喜欢深渊巡游者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深渊巡游者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