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纪元二年,冬末,铁脊隧道内,自林风下达转移命令后一小时。
隧道入口方向传来的爆炸声愈发沉闷,如同垂死巨兽的心跳。
瑶光厅内,褪去红色的自毁进度条依旧刺眼,冰冷的蓝色并未带来丝毫安宁,反而像极了暴风雨前最后的假寐。
“第二道合金闸门能量屏障下降至百分之三十!最多还能支撑十五分钟!”通讯器里传来的喊声夹杂着能量武器过载的嘶鸣。
林风站在主控台前,目光扫过全场。没有人惊慌失措,但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紧绷的焦虑。长达二十日的隧道挣扎,刚刚与“守护者”意识的悲壮共鸣,此刻都化为沉甸甸的压力,压在每个人的肩头。
“影叶。”林风的声音斩断了嘈杂。
一个身影如同融入阴影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林风侧后方。影叶依旧穿着那身便于隐匿的行动服,面容大半隐藏在护目镜和呼吸滤器下,只有一双眼睛,冷静得像隧洞深处的寒冰。
“你带侦察小队,从我们之前发现的七号通风暗道出去。任务不是阻击,是摸清‘收割者’的真实部署、装备类型,特别是那种能量分解炮的位置和数量。
最重要的是,找到一条通往北面‘曙光’基地的安全路径,至少是隐患最小的路径。”林风调出隧道结构图,指向一条蜿蜒向上、标注为“废弃”的狭窄通道.‘守林人’的资料显示,这条旧通风管通往地表一处隐蔽的岩缝。你们的动作要快,要安静。”
“明白。”影叶的声音低沉而平稳,没有任何多余的情绪。他转身,几个同样擅长潜行和侦察的战士迅速集结到他身边,其中包括一名对隧道外围地形较为熟悉的“守林人”队员。
“带上这个,”周维清快步走来,将几个纽扣大小的装置塞给影叶,“改进型的短距环境传感器和生物信号屏蔽器,能帮你们减少暴露风险。信号发射器也检查好,保持间断性短波联系,一旦发现异常,立刻撤回,不要恋战。”
影叶接过设备,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一个字,便带着小队消失在通往七号暗道的阴影中。
隧道主通道,B-7缓冲区。
转移的命令已经下达,整个区域如同被捅了的马蜂窝,混乱,却又奇异地透着一种训练有素的秩序。战士们拆卸着临时架设的防御工事,将重要的武器和设备装车;技术人员们紧张地备份数据、拆卸精密仪器;医疗队员则忙着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准备转移。
罗根带着满身的硝烟味和汗水,从入口防线撤下来,嘶哑着嗓子指挥着撤退序列。“优先保障伤员和技术车辆!动作快!把那台该死的原型机给我抬上车,没有它,‘种子’就是个摆设!”
青岚和她的“守林人”队员也全力投入其中。他们熟悉隧道结构,指引着车辆通往更深层、更坚固的备用通道。青岚本人则与周维清一起,指挥着人员将瑶光厅内那些关于“共生协议”和“曙光”基地节点的宝贵数据资料进行最后的封装。
“我们真的要走吗?”一名年轻的“守林人”队员看着忙碌的景象,忍不住低声问青岚,“这里……是我们守护了几代人的地方。”
青岚看着周围熟悉的穹顶和墙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但很快被坚定取代:“我们守护的不是墙壁,是希望。如果‘曙光’基地真如数据所示,能提供更稳定的生态基座,那我们的使命就是护送‘种子’安全抵达那里。这里……已经暴露了,不再安全。”
另一边,苏愈小心地将莱恩安置在一辆经过加固的医疗车内。莱恩的脸色依旧苍白,与“守护者”意识的深度连接消耗了他巨大的精力,左臂的伤疤虽然不再有能量溢出,但皮肤下似乎残留着一种奇特的温热感。
“感觉怎么样?”苏愈递过一杯温水。
莱恩缓缓摇头,目光有些游离:“我好像……还能听到一点它的声音,很微弱,像是在很远的地方哭泣。”他握了握拳,“它把自己最后的力量用来帮我们暂停了自毁……林风指挥官的决定是对的,我们必须离开,不能辜负它的牺牲。”
苏愈沉默地点点头,快速检查着莱恩的生命体征。她注意到,莱恩体内的纳米机器活性虽然显着降低,但似乎与“种子”的能量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其稳定的低频共振。这或许是个好迹象。
地表,七号通风暗道出口。
影叶推开伪装成岩石的出口挡板,一股凛冽的寒风立刻灌了进来,带着浓重的焦糊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臭氧味。外面已是黄昏,铅灰色的云层低垂,风雪虽较前几日小了些,但能见度依然很差。
他打了个手势,小队成员依次悄无声息地滑出洞口,迅速分散隐蔽在嶙峋的乱石和积雪中。影叶匍匐在一处雪坡后,举起了高倍率望远镜。
隧道入口处的景象令人心惊。原本加固的合金闸门被熔开了一个巨大的、边缘仍在发红扭曲的破洞,洞口周围散落着“收割者”士兵的尸体和装备残骸,显然罗根的防守异常顽强。但更引人注目的是远处——三台造型狰狞、有着粗长炮管的重型装备正被缓慢地向前推进,炮口隐隐闪烁着不祥的幽蓝色光芒,正是那种能量分解炮。除此之外,还有数十辆轻型突击车和上百名士兵在周围构筑工事,俨然一副要将隧道入口彻底封锁并后续强攻的架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