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巍峨的西京城时,新生的朝廷,已经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高效运转起来。
李景并未被昨夜的惊天秘闻乱了心神。
他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要对抗那隐藏在黑暗中的未知巨兽,他需要一个前所未有强大的国家。
军机处内,以徐元为首的核心幕僚们通宵达旦,一份份关于北伐的军政方略,如流水般呈送到御前。
李景朱笔批阅,条理清晰,目光如炬,每一道旨意都直指要害。
幽州大捷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极大提振了军心民意。
但所有人都明白,那只是前哨战,逃回辽东的刘莽,如同被重创的毒蛇,正蜷缩在巢穴里,舔舐伤口,随时准备发动更致命的反扑。
下一次大战,已是箭在弦上。
然而,就在整个朝堂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昂扬的备战氛围中时,那阔别已久的天幕,毫无征兆地,再一次笼罩了整个天空!
“快看!是天幕!神迹又出现了!”
京城的街头巷尾,无数百姓放下手中的活计,激动地涌上街头,对着天空叩拜。
军机处内,徐元、张铉等一众臣子也纷纷走出大殿,面带敬畏地仰望天穹。
御书房中,李景放下朱笔,缓缓走到窗前,目光平静地注视着那片熟悉的金色光幕。
他知道,天幕每一次开启,都必然有其深意,这一次,它又会带来怎样的启示?
金光流转,UP主小南那清脆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响起。
【哈喽啊,各位历史爱好者们!欢迎回到我的频道!上一期咱们聊了聊舜中祖麾下的几位文臣武将,反响非常热烈,那么今天,咱们换个口味,再次盘点舜中祖复国之路上的经典战役!】
【说起战争,那可是最能体现一位君王雄才大略的舞台,而咱们的千古一帝李景,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直接拉满了!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他起兵之初,奠定其不败神话的一战,也是最为惊险、最能体现其军事思想的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榆林之战!】
话音落下,天幕画面陡然一变。
不再是金碧辉煌的宫殿,也不是气势磅礴的朝堂。
映入所有人眼帘的,是一片黄沙漫天、满目疮痍的土地。
画面中,一个年轻的身影出现了。
他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青色布衣上,还沾染着干涸的血迹与尘土,脸庞因长途跋涉而显得黝黑清瘦,嘴唇干裂,唯独那双眼睛,亮得惊人,仿佛有火焰在其中燃烧。
正是尚未发迹,刚刚在米脂起兵不久的李景!
“陛下……”
军机处外,常青山、张铉等人看着画面中那个落魄却坚毅的身影,眼中满是震撼与敬佩,他们无法想象,当初的陛下,竟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拉起了一支复国的大军。
天幕中,小南的声音继续响起,带着一丝凝重。
【当时的情况,对于李景的复舜军而言,可以说是绝境。刘莽麾下大将王霸,率领三万装备精良的大军,气势汹汹地前来“剿匪”。而李景手中,能战之兵,不足三千!其中大部分还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夫,连像样的兵器都没有几件。】
【三千对三万,十倍的兵力差距!而且对方还是正规军!所有人都认为,这支刚刚燃起的复国火苗,即将被无情地扑灭。】
画面中,肃杀的气氛扑面而来。
复舜军简陋的营地里,一片愁云惨淡,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然而,画面中央,那个年轻的李景,却只是静静地擦拭着手中的长剑,眼神平静如水,没有半分慌乱。
【面对绝境,李景展现了他超凡的战略眼光和对人心的精准把握。他没有选择固守待援,因为他没有援军。他也没有选择正面硬撼,因为那是自取灭亡。他选择的,是……攻心为上!】
画面一转,只见李景召集了所有将士,他没有说什么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只是平静地问了所有人一个问题:
“身后,是我们的父母妻儿,是分给我们田地的米脂县。我们退了,他们怎么办?”
一句简单的话,却如同重锤般敲在每个士兵的心坎里。
紧接着,天幕中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
那是一个跛着脚的中年文士,衣衫破旧,却神情倨傲,眼神中透着一股怀才不遇的落寞。
他的名字,在画面下方标注了出来——百里朔。
【就在此时,一位因得罪上官而被罢官、流落米脂的跛脚秀才——百里朔,为李景献上了一条计谋。】
画面中,百里朔对着李景侃侃而谈,他指着地图上的夹翼谷,眼中精光四射。
他建议李景,利用榆林军主帅王霸骄傲轻敌的性格,以小股部队不断骚扰,再伪装溃败,将其主力诱入狭窄的夹翼谷之中。
同时,他让李景派人四处散播谣言,说复舜军得了神仙相助,主力大军已绕后去抄王霸的老巢榆林城了。并在峡谷两侧的山上,插满旗帜,夜间则点燃无数火把,虚张声势,制造出有千军万马埋伏的假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