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室内的微弱成功,如同在无尽黑暗中点燃的第一簇火苗,虽然摇曳不定,却真切地照亮了前行的可能。陈启和林瑶都清楚,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他们终于不再是孤身涉险。
随后的日子里,这种协同训练成为了常态。每当夜幕降临,屏蔽法阵的光芒便会在这间临时静室内亮起,如同暴风雨中坚守的孤岛。陈启和林瑶相对而坐,一个引导着体内危险的阴影与镜辉共舞,一个则用“瑶光”小心翼翼地映照、协调着这危险的平衡。
过程依旧充满艰险。阴影的力量如同桀骜不驯的野兽,对任何外来的介入都保持着本能的警惕。即便林瑶已将“瑶光”收敛到极致,仅仅作为被动的“映照”,偶尔也会引动那冰冷意念的排斥,导致陈启引导中断,左眼刺痛。
但两人之间的默契,却在一次次失败与调整中飞速成长。
陈启逐渐学会了在引导的同时,分出一丝心神,去感受林瑶“瑶光”反馈来的能量流动信息,如同盲人依靠回声定位般,更精准地把握阴影力量的“情绪”和“状态”。他甚至开始尝试,在引导的间隙,主动将一丝经过“观死镜”过滤的、相对温和的秩序意念,通过“瑶光”的桥梁,传递给林瑶,让她能提前感知到可能出现的波动。
而林瑶也发现,她的“瑶光”在长期映照这种高层次规则力量的过程中,似乎也发生了一些极其细微的变化。那原本柔和的光芒,变得更加内敛和……具有某种奇特的“渗透性”,仿佛能更轻易地融入复杂的能量场中,而不引起剧烈反应。她对能量细微变化的感知也变得更加敏锐。
这天夜里,训练进行得格外顺利。陈启引导着那丝阴影力量,在“灰烬”外围完成了一个比之前更复杂、也更稳定的循环,持续时间几乎延长了一倍。林瑶的“瑶光”如同最忠诚的舞伴,紧紧跟随着能量的流转,将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清晰地反馈回来。
当循环缓缓平息,阴影力量重新归于“惰性”状态时,两人同时长舒了一口气。虽然依旧疲惫,但眼中都带着明显的振奋。
“这次感觉顺畅了很多。”陈启擦拭着额角的汗水,左眼的酸胀感也比以往轻了一些,“你的‘光’,好像……更能融入进来了。”
林瑶微微点头,指尖那缕月华般的“瑶光”缓缓收敛,她的脸色虽然苍白,但精神却很好:“我也有同感。似乎……不仅仅是映照,我的‘瑶光’开始能一定程度上,安抚那股力量的‘躁动’?”
她不太确定地描述着自己的感受。在刚才的引导中,她隐约感觉到,当自己的“瑶光”以某种特定的频率与陈启的引导同步时,那阴影力量的反抗意识会明显减弱,流转更加顺畅。
“安抚?”陈启若有所思,“难道你的能力,可以对它产生积极影响?”
这个发现无疑令人兴奋。如果林瑶的“瑶光”不仅能辅助观察,还能主动安抚阴影,那他们应对风险的能力将大大提升。
“还需要更多验证。”林瑶保持着谨慎,“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
就在两人低声交流着训练心得时,静室的门被轻轻敲响。王刚的声音传来:“林组,陈启,方便吗?”
林瑶起身开门,王刚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脸色有些凝重,但看向陈启的眼神,比之前少了几分疏离,多了些复杂的审视。
“刚收到李静从后方传来的最新分析报告。”王刚将平板递给林瑶,“关于星图倒计时和‘烛龙’可能动向的。”
林瑶接过平板快速浏览,陈启也凑了过去。
报告显示,天文台监测到的“引力共振事件”前置参数波动仍在持续加速,虽然总体框架仍在五十多天,但这种异常加速本身已经引起了最高层面的警觉。更令人不安的是,李静通过大数据筛查和情报交叉比对,发现“烛龙”及其关联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隐秘活动频率,在近期呈现出明显的**同步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几个已确认或高度疑似存在“仪式节点”的区域!
“他们在为最后的‘仪式’做准备了。”林瑶放下平板,声音低沉,“我们的时间,可能比预想的还要少。”
王刚看向陈启,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陈启,你现在的状态……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能保证不失控吗?”
这个问题很直接,甚至有些刺耳,但陈启知道,这是王刚作为行动指挥官必须考虑的问题。
他沉默了几秒,没有给出绝对的保证,而是坦诚地说道:“王队,我无法保证百分百不会失控。但经过这些天的训练,我对体内力量的了解更深了,和林组的配合也更有默契。如果……如果只是应对突发情况,而不是长时间高强度的对抗,我相信我们能够控制住。”
他的回答很实在,没有夸大,也没有回避风险。
王刚盯着他看了几秒钟,那双锐利的眼睛仿佛要看穿他的灵魂。最终,他重重地吐出一口气,点了点头:“好,我信你。也信林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