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山海关的军营中已响起嘹亮的号角声。将士们身着甲胄,列队集结,动作整齐划一,眼神中满是坚毅。根据沈落雁提出的“据关守险、诱敌深入、伏兵破敌”之计,李明远已敲定全盘防御部署,今日便是各部执行任务、严阵以待的关键时刻。
中军大帐内,李明远身着玄色龙袍,端坐于主位,沈落雁立于一侧,手持军事地图,从容讲解着部署细节。吴应麒、穆青岚、夏国相等核心将领分列两侧,神情肃穆,认真聆听。
“诸位,唐通三日后便会发动攻城,此战关乎大周政权的存亡,容不得半点差错!”李明远的声音沉稳有力,目光扫过众人,“沈谋士的计策已详细告知诸位,今日便各司其职,务必落实到位!”
沈落雁上前一步,玉指轻点地图上的欢喜岭,沉声说道:“穆将军,欢喜岭地形复杂,东侧密林可藏伏兵,西侧山谷便于截断退路,是此次伏击的关键之地。你需率领五千精锐骑兵,今日午时前抵达此处隐蔽,严格控制行踪,不得暴露丝毫痕迹。待顺军进入埋伏圈,见到烽火信号后,即刻从密林杀出,直击敌军中路,务必打乱其阵型!”
穆青岚抱拳领命,语气坚定:“请陛下与沈谋士放心!末将定率部隐蔽待命,届时必给顺军致命一击!”她深知此次伏击的重要性,五千骑兵是大周最精锐的力量,能否成功诱敌、精准突袭,直接决定着此战的胜负。
“苏凝香那边,朕已传旨,命她全权负责监控顺军动向。”李明远补充道,“她的情报网遍布周边,需实时掌握唐通部的粮草运输、兵力调动情况,一旦有异动,即刻通报全军。尤其是攻城前的最后时刻,务必确认顺军主力的进攻方向,确保伏击计划万无一失。”
众人颔首,皆知苏凝香的情报对此次战役的重要性。如今顺军与清军虎视眈眈,唯有精准掌握敌军动向,才能占据主动。
随后,李明远看向吴应麒:“吴将军,你身为镇国大将军,需坐镇山海关正面,坚守东门防线。此处是顺军攻城的必经之地,唐通必然会集中主力猛攻。你要利用好改良后的红衣大炮,结合城防工事,层层布防,消耗顺军的兵力与锐气。切记,坚守为上,不可贸然出击,待伏击成功后,再率军出城追击!”
吴应麒躬身应道:“臣遵旨!东门防线已加固完毕,红衣大炮也已部署到位,将士们士气高昂,定能守住关城,为伏击部队争取时间!”
夏国相见状,主动请缨:“陛下,末将愿率领本部兵马,驻守西门与南门,防范顺军分兵偷袭,同时接应城中百姓运送粮草、军械,确保后勤供应畅通!”
“准奏!”李明远点头应允,“西门与南门虽非主攻方向,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你既要防范敌军偷袭,也要协调好军民协作,确保城防无懈可击。”
部署完毕,众将领即刻起身告辞,各自奔赴岗位。大帐内只剩下李明远与沈落雁两人,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部署标记,沈落雁眉头微蹙,轻声说道:“陛下,此次战役,关城防守与伏击突袭相辅相成,但还有一个关键环节,便是军民同心。山海关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若能发动他们参与守城,不仅能补充人力,更能凝聚人心,形成‘军民联防’的格局,让顺军无机可乘。”
李明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沈姑娘所言极是。朕昨日已下旨,命地方官员组织百姓参与城防建设,只是担心百姓畏惧战火,不愿配合。”
“陛下放心,臣女有一计。”沈落雁微微一笑,“可张贴告示,告知百姓此次守城的重要性,承诺战后将依据贡献大小,给予粮食、土地赏赐。同时,挑选城中青壮年男子,组成民壮队伍,由军中士兵教习基本的防御技巧,协助搬运守城物资、修补城墙;妇女们则负责缝制衣物、蒸煮粮草,照顾伤员;老人与孩子则负责传递消息、警戒巡逻。如此一来,人人皆有职责,既能增强城防实力,又能让百姓感受到与城池共存亡的归属感。”
李明远闻言,当即采纳:“好!便依沈姑娘之计行事。朕即刻命人张贴告示,组织百姓参与守城。有你相助,朕如虎添翼!”
当日上午,山海关城内便贴满了告示。百姓们得知朝廷将依据贡献给予赏赐,且守城成功后能减免三年赋税,纷纷响应。青壮年男子踊跃报名加入民壮队伍,在军中士兵的指导下,学习搬运滚石、架设云梯、修复城墙的技巧;妇女们自发组织起来,在军营附近搭建临时灶台,为将士们蒸煮粮草,缝制护具;老人和孩子们则拿着铜锣、梆子,在街巷间巡逻,一旦发现异常,便立刻敲响警报。
城墙上,士兵与民壮们齐心协力,加固城墙。他们将巨石、沙袋堆积在城墙内侧,修补破损的城砖,在城门后架设千斤闸,在城墙之上铺设滚石、热油、弓箭等防御物资。百姓们推着小车,源源不断地将粮草、军械运送到城楼上,虽然疲惫,却没有一人抱怨,脸上都带着坚定的神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