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岚率军击溃清军袭扰的捷报传到山海关时,苏凝香正在城中一间不起眼的茶馆内,与一位身着青衫的中年男子低声交谈。茶馆里人声鼎沸,说书先生讲着抗清杀敌的故事,茶客们的喝彩声此起彼伏,恰好掩盖了两人的谈话声。
“红袖使传来消息,清军在宁远城囤积粮草,操练兵马,似有大举南下之意。”青衫男子将一枚刻着飞鸟图案的玉佩推到苏凝香面前,声音压得极低,“这是从清军粮官府中截获的信物,凭此物可调动华北地区的情报人员。”
苏凝香收起玉佩,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路,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自归顺李明远以来,她便深知情报对于乱世争雄的重要性。尤其是经历了清军袭扰一事后,更让她坚定了建立全域情报网络的决心。“辛苦你了,通知各地红袖使,加快情报站建设,重点监控清军、顺军、南明三方的动向,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及时上报。”
青衫男子躬身应道:“属下明白!只是清军管控森严,南明党争不断,顺军内部混乱,建立情报站难度极大,还需大量人手与经费。”
“人手方面,从红袖阁旧部中挑选精干,再吸纳各地不满异族统治、渴望太平的义士;经费之事,我已向陛下禀报,朝廷会全力支持。”苏凝香语气坚定,“记住,情报工作凶险万分,务必小心谨慎,不可暴露身份。”
青衫男子点头离去后,苏凝香独自坐在茶馆里,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已然勾勒出情报网络的蓝图。红袖阁本是江湖中神秘的情报组织,遍布南北各地,成员多为女子,擅长伪装、暗杀、传递消息,只因不满乱世纷争,才逐渐隐匿。如今,为了辅佐李明远平定天下,苏凝香决定将红袖阁的力量重新整合,打造成一张覆盖华北、中原的情报大网。
回到府中,苏凝香即刻草拟了一份情报网络建设计划,连夜呈交给李明远。计划中,她提出在清军控制的北京、宁远、沈阳,顺军控制的西安、洛阳,南明控制的南京、扬州等重要城市,建立秘密情报站,每个情报站配备站长一名、情报员五至十人,负责收集当地的军政、粮草、人心等信息,再通过秘密渠道传递回山海关。
李明远看完计划,对苏凝香的远见卓识赞不绝口:“凝香,这份计划周密详尽,真是解了朕的燃眉之急!情报乃兵家之要,有了这张情报网,我们便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需人手与经费,朕即刻命后勤省调拨,全力支持你!”
得到李明远的全力支持,苏凝香信心倍增,当即开始行动。她先是召回了散落在各地的红袖阁旧部,这些女子个个身怀绝技,有的擅长易容伪装,有的擅长密码传递,有的擅长打探消息,很快便组成了情报网络的核心力量。随后,她又派人在各地张贴告示,招募有志之士加入情报组织,许以丰厚的报酬与光明的前途,许多不满清军残暴统治、痛恨南明腐败无能的义士纷纷响应,情报队伍迅速壮大。
然而,建立情报站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清军控制的北京,苏凝香派出的第一批情报员刚抵达城中,便遭到了清军的严密盘查。清军对流动人口管控极严,尤其是对南方口音、形迹可疑之人,更是重点排查。一名代号“飞燕”的情报员因不懂北方方言,露出破绽,被清军巡捕抓获。
得知消息后,苏凝香心急如焚。飞燕手中掌握着红袖阁的部分秘密联络方式,一旦招供,后果不堪设想。她当即决定亲自前往北京,营救飞燕,并建立北京情报站。
乔装成江南商人的苏凝香,带着两名随从,历经艰险,终于抵达北京。此时的北京已被清军占领,街头随处可见身着八旗铠甲的士兵,气氛压抑。苏凝香凭借着精湛的易容术和过人的胆识,成功混入城中,找到了红袖阁在京的秘密联络点——一家胭脂铺。
从胭脂铺老板口中得知,飞燕被关押在清军刑部大牢,严刑拷打之下,始终没有招供,但伤势严重,危在旦夕。苏凝香深知,必须尽快营救飞燕,否则不仅飞燕性命难保,还可能暴露更多情报人员。
经过数日的侦查,苏凝香摸清了刑部大牢的守卫部署和换班时间,制定了周密的营救计划。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她率领三名精锐情报员,身着夜行衣,潜入刑部大牢。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精妙的配合,她们避开了巡逻的守卫,成功打开了关押飞燕的牢门。
此时的飞燕已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苏凝香小心翼翼地将她扶起,两名情报员负责断后,一行人沿着预定路线,成功逃出了刑部大牢,连夜离开了北京,返回山海关。
此次北京之行,虽营救成功,却也让苏凝香意识到了清军管控的严密。她调整策略,命各地情报站采取“化整为零、隐蔽行事”的方式,情报员们纷纷伪装成商人、小贩、妓女、杂役等身份,融入当地社会,暗中收集情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