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晨曦微露,山海关外的校场上已响起震天的呐喊。穆青岚一身银甲,手持长枪,立于高台之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台下排列整齐的将士,甲胄上的寒霜尚未消融,却难掩她周身的凌厉气势。经过叶轻眉整顿后勤,军中粮草充足、军械精良,正是提升战力的绝佳时机,她耗时半月制定的新训练方案,今日正式推行。
“将士们!”穆青岚的声音清亮激昂,透过寒风传遍校场,“此前瘟疫、内乱、南明背盟,我们屡遭困境,却从未退缩!但诸位需知,战场之上,唯有实力才是立足之本!清军铁骑凶悍,顺军虽乱却人多势众,若我们安于现状,下次交战便是死路一条!”
她抬手一挥,身后亲兵展开一幅巨大的阵图,上面用朱砂和墨线清晰标注着清军、南明军队与关宁铁骑的战术特点:“这是我总结历次交战经验,结合清军的冲锋战术、南明的步兵防御技巧,再融入关宁铁骑的骑战精髓,制定的全新训练方案!从今日起,所有人必须摒弃旧法,严格训练!若有懈怠者,军法处置!”
台下将士齐声应和,声震云霄。这些经历过生死的士兵们深知,穆青岚的严苛背后,是对他们生命的负责,更是对守住山海关的决心。
新训练方案首重骑兵改造。关宁铁骑本就以骑战见长,但此前多注重单兵冲锋,协同作战不足。穆青岚借鉴清军“集团冲锋、梯次推进”的战术,将骑兵分为三队:前队为轻骑,负责侦察袭扰、撕开敌军防线;中队为重骑,身披重甲、手持长刀,借助冲锋之势碾压敌军主力;后队为弓骑,在侧翼游走,远程打击敌军溃散士兵。
“都给我记住!骑兵冲锋不是逞匹夫之勇!”穆青岚亲自示范,率领精锐骑兵在校场上演练,“前队突破后不可深入,需牵制敌军两侧;中队跟进时要保持阵型,首尾呼应;后队务必精准预判,不可误伤友军!”
她的枪法如闪电般凌厉,坐骑在奔驰中稳稳当当,长枪每次刺出都精准命中目标。将士们看得热血沸腾,纷纷效仿,校场上马蹄声如雷,长枪劈刺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起初,不少士兵难以适应新的战术配合,冲锋时阵型散乱,穆青岚便亲自下场,一对一纠正动作,嗓音喊得沙哑,却依旧耐心指导,直到每一支骑兵队都能做到进退有序、协同默契。
步兵训练则重点强化防御与反击。此前军中步兵面对清军骑兵冲锋时,往往慌乱无措,穆青岚借鉴南明军队“长枪阵+盾牌墙”的防御战术,结合关宁军近战凶悍的特点,制定出“守攻结合”的训练方法。步兵被分为盾兵、枪兵、刀兵三队:盾兵在前,组成密不透风的盾牌墙,抵御骑兵冲击;枪兵藏于盾后,长枪斜指,专刺马腹;刀兵则在两侧迂回,待敌军阵型散乱后发起冲锋。
“盾牌要贴紧,不留缝隙!长枪要保持角度,发力要迅猛!”穆青岚手持马鞭,巡视着步兵方阵,见一名盾兵因体力不支导致盾牌松动,当即喝止,“战场之上,你的一个疏忽,便是战友的性命!再来!”
她亲自为士兵调整盾牌角度,示范长枪刺击的发力技巧,要求士兵们反复练习,直到动作形成肌肉记忆。为了模拟真实战场环境,穆青岚还安排骑兵对步兵方阵进行冲锋演练,起初步兵方阵屡屡被冲散,但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士兵们逐渐掌握了技巧,盾牌墙稳如泰山,长枪精准刺击,多次成功抵御骑兵冲击,甚至能抓住时机反击,斩获“敌军”。
除了战术配合,体能训练也被提升到极致。穆青岚深知,无论是骑兵冲锋还是步兵防御,都需要极强的体能支撑。她制定了严苛的体能训练计划:每日清晨负重跑步十里,上午进行器械训练,下午进行战术演练,夜晚还要学习战场急救和战术知识。为了激发士兵的积极性,她还设立了奖惩制度,训练优异者可获得额外的粮草和军械奖励,连续懈怠者则会被调离精锐部队。
训练场上,将士们挥汗如雨,盔甲被汗水浸透,又被寒风吹干,结出一层白霜,却无一人叫苦喊累。他们知道,每一次训练都是在为下次战场生存做准备,唯有拼尽全力,才能守住自己的性命,守住身后的家园。
与此同时,白芷薇也带着医官们来到校场,将她最新研发的伤药送到士兵手中。这款伤药在原有配方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加入了江南运来的名贵药材,止血、消炎、愈合伤口的效果大幅提升,还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
“这是‘金疮愈肤散’,外敷可快速止血,内服能消炎镇痛。”白芷薇亲自为训练中受伤的士兵上药,轻声叮嘱,“训练虽苦,但也要注意保护自己,若有不适,及时就医,不可硬撑。”
士兵们接过伤药,心中暖意融融。此前瘟疫中,白芷薇的医术让他们起死回生,如今又研发新药保障他们的训练安全,这份关怀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训练的决心。穆青岚看着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她深知,将士们的身体健康是战斗力的基础,白芷薇的医术为军队训练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