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外的清军大营,连日来被粮草断绝与情报网络瘫痪的阴霾笼罩,连营的篝火都显得黯淡无光。中军帐内,多尔衮身着玄色战甲,腰间悬挂的弯刀撞击着甲胄,发出沉闷的声响,他来回踱步的身影在烛火下反复拉长,满是焦躁与戾气。
“王爷,南明那边有回信了!”一名亲卫躬身闯入,手中捧着一封密封的密信,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多尔衮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抹希冀,快步上前夺过密信,一把撕开火漆封口。信纸展开,南明政权的回复跃然纸上,言辞间虽带着几分虚伪的客套,却明确答应了南北夹击的提议——南明将派三万大军北上,从南阳、信阳一线逼近郑州,牵制吴军南线兵力,与清军形成合围之势。
“好!甚好!”多尔衮看完密信,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些许,他将信纸重重拍在案上,眼中闪过狠厉的光芒,“吴三桂,你断我粮道、毁我情报网,以为这样就能困死本王?待南明援军一到,看你如何首尾相顾!”
他即刻召来纳兰承煜与几位清军将领,将密信传阅下去:“南明已同意出兵,不出十日,三万大军便会抵达南阳。届时,我们从正面强攻郑州,南明军队从南线牵制,定能将吴军主力困死在郑州城下!”
纳兰承煜脸上的阴鸷稍缓,躬身道:“王爷英明!有南明援军相助,吴军必败无疑!属下这就去调整部署,分出一万兵力,驻守南线的许昌、漯河一线,与南明军队形成呼应。”
“不必。”多尔衮摆手,眼神锐利如刀,“南线只需留下五千兵力防备即可,主力仍需集中在郑州城下。本王要让吴三桂误以为我们仍要全力攻城,待南明军队逼近,他再分兵南下,为时已晚!”
将领们纷纷躬身领命,帐内的气氛终于一扫此前的低迷,重新燃起了斗志。他们都清楚,这是清军摆脱绝境的唯一机会,只要能与南明军队顺利会师,击败吴军便指日可待。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封看似隐秘的密信,早已被暗影卫截获。
吴军大营的中军帐内,沈落雁正与吴三桂商议总攻事宜,苏凝香一身风尘仆仆地闯入,手中捧着一封密信,神色凝重:“将军、军师,暗影卫在截杀一名清军信使时,搜出了这封多尔衮与南明的密信!”
吴三桂接过密信,快速浏览一遍,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南明竟然勾结清军,想要南北夹击我们!真是卑鄙无耻!”
沈落雁接过密信,仔细研读片刻,眉头微蹙,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多尔衮粮草断绝、情报瘫痪,已是强弩之末,南明此时出兵,不过是想坐收渔翁之利。他们以为这样就能牵制我们,却不知这正是我们各个击破的良机。”
“军师有何妙计?”吴三桂问道,眼中闪过一丝急切。他原本计划三日后发起总攻,如今南明突然出兵,局势瞬间变得复杂起来,若不及时调整部署,吴军很可能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
沈落雁走到舆图前,拿起朱砂笔,在上面快速勾勒起来:“南明军队北上,必经南阳、信阳一线,这条线路地势平坦,利于行军,但也容易被伏击。柳如眉将军出身义军,熟悉中原地形,且作战勇猛,可命她率一万兵力分兵南下,驻守南阳,凭借当地的山地地形,阻击南明援军,务必拖延其北上的速度。”
她顿了顿,又道:“开封是我们的后方重镇,粮草、物资皆囤积于此,绝不能出任何差错。楚嫣然将军心思缜密,擅长治理地方,可命她留守开封,统筹地方政务,稳定后方民心,同时协调叶轻眉大人保障补给线畅通,确保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那郑州这边呢?”吴三桂问道,“清军主力仍在城外,我们若分兵南下,会不会影响总攻?”
“不会。”沈落雁眼神坚定,“多尔衮如今已是瓮中之鳖,粮草断绝,军心涣散,即便我们分兵一万,剩余兵力也足以应对。而且,清军以为南明援军很快便会抵达,必然会心存侥幸,放松警惕,这正是我们发起总攻的最佳时机。”
她转身看向苏凝香:“凝香,你即刻率领暗影卫南下,协助柳如眉将军搜集南明军队的兵力部署与行军路线,务必做到知己知彼。”
“属下遵命!”苏凝香躬身领命,转身离去。
沈落雁又看向吴三桂:“将军,你亲率五万大军,依旧按照原计划,三日后对郑州城外的清军主力发起总攻,务必速战速决,歼灭清军主力后,再回师南下,与柳如眉将军合力夹击南明援军,将其一举歼灭!”
“好!就依军师之计!”吴三桂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南明勾结清军,背叛华夏,今日便让他们付出代价!”
命令很快传了下去,吴军大营内立刻忙碌起来。
楚嫣然接到留守开封的命令后,即刻启程返回开封。她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不仅要稳定后方,还要保障补给线的畅通。一回到开封,她便召集地方官员与乡绅,召开紧急会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