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三秒后,乔晚突然伸手:“文件。”
向曈挑眉,随手抽出一份递给她。
乔晚劈手夺过,转身大步走向投影台,啪地一声按下启动键。
白砚缩了缩脖子。
向曈微微一笑,拉过椅子坐下。
——会议室的大门在身后缓缓关闭,属于她的战场才刚刚开始。
......
向曈指尖一划,会议室的全息投影立刻切换成了三维设计的强子反应装置。
她的声音冷静而清晰,几乎一字一顿,却字字凿在每个人的听觉中枢上——
“设计和裂变反应堆的目的,是为了将他嵌入武器中,这样将武器威力耗能都将得到大大加强。”
乔晚的视线骤然锐利,温言手指一顿,就连总是吊儿郎当的白砚都难得凝神。
向曈没有给他们缓冲的时间,手一挥,投影画面分裂成两半——左侧是目前军方现有的可控核裂变反应堆架构,右侧则是她设计的强子反应装置。
“现有的技术——”她点向左侧的模型,“为了保证核反应堆稳定工作,采用堆叠式方式布置,一个主堆带多个子堆。每个子堆工作时相对独立,功率低,牺牲效率换取安全。”
模型随着她的解说拆解、放大——堆叠式的结构确实清晰,哪怕是小型的也占地一公顷。
“但这种结构有两个致命的弊端——”
她的指尖敲在模型上。
“第一,体积问题。反应堆越大,能搭载的武器平台越受限。”
“第二——”她手指划过能量传递线,“多重反应堆之间能量传递损耗超过40%,这还没算冷却系统占用的空间。”
会议室死寂。
乔晚的眼神完全沉了下来,手指微微收紧。
向曈唇角一扬,点击切换——右侧的强子反应装置三维结构倏然展开,远比传统堆叠结构简洁、紧凑、凌厉,像是将原本臃肿的机械压缩成了一柄出鞘的刀。
“所以我摒弃了传统裂变堆的模式,改用强子反应装置。”
她的指尖轻轻一点,装置核心层放大——
“通过定向约束高能粒子流,让它形成可控的链式反应,不仅缩小了体积,还能减少能量损耗。”
白砚微微睁大眼睛,盯着投影看了几秒,突然吹了声口哨——“这设计,绝了。”
乔晚皱眉:“理论可行,但实际操作中强子流约束如何确保稳定?万一——”
向曈直接打断:“测试数据在后面。”
她手指滑动,调出一组实时模拟参数——
“约束场强3.7T,粒子流动态发散角0.02弧度,能量输出效率92%。”
“砰!”
程老推门而入,手里还拎着保温杯,却一眼被投影吸引,脚步骤然停住。
向曈甚至没回头,目光依然钉在乔晚和所有人脸上——
“这个我已经做了模拟测试。”
“可行性高达96%。”
此时陈暮问出了一个很犀利的问题:”如果应用在武器上,你如何解决核辐射的问题?“
向曈听到陈暮的问题,嘴角微微扬起一个弧度。
她的指尖在终端上划过,调出早就准备好的数据界面,投影在半空中微微一闪,切换成一组深红色的元素结构模型。
“辐射防护?”她语气平静得近乎冷酷。
“各位应该都还记得‘元素对撞’那场失败实验吧?”
会议室里的空气骤然凝固。
——那场实验是军科院的保密项目,代号“深渊共振”,三年前在西北基地进行,结果由于强能量场失稳,造成整个试验舱熔毁。
当时的报告定性为“技术性失败”,实验数据也仅做封存处理。
听向曈的话,那场实验难道没有失败?
温言的表情微微一滞:“你是说……?”
向曈的手指轻轻点在全息模型上,暗红色的元素结构被层层放大,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半规则结晶态。
“对,就是那次‘失败’。”
她的声音冷而清晰,“当时的监测系统崩溃了90%,所有人都以为数据全灭,但我找到了残余的记录——在对撞终止前的0.03秒,能量场压缩出了这个。”
投影再次变幻,一组放射线防御数据展开,数值近乎违背常理的低。
白砚吹了声口哨:“这比铅壳防护效率高两个数量级啊?”
向曈没有理会他的惊叹,继续道:“实验后我把它命名为‘X-17’,后续我对它进行了三年独立测试,它的稳定性超乎预期——只要用它作为反应堆外壳,辐射泄漏率可以压到近乎零,而且结构强度超过钛合金。”
“相关资料在第二份文件里,你们可以自己看,也正是因为这个,我才有后续的改造想法。”
乔晚已经沉默地点开终端,飞速翻阅数据页。
空气像被高压电穿过,连呼吸都带着某种紧绷的刺痛感。
——这已经不仅仅是颠覆现有技术的问题。如果“X-17”真的存在,那它撬动的将不仅是反应堆设计,很可能是整个军事能源体系的重新洗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