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舆论发酵之际,那位风闻奏事的御史,果然将弹劾柳永“词语狂悖,影射宫闱,大不敬”的奏章,递到了政事堂。
然而,与预想中一边倒的严厉不同,政事堂内几位宰相的态度出现了微妙的分歧。
吕夷简依旧持重,认为“此乃细事,不必小题大做,然亦需稍示惩戒,以儆效尤”。宋绶则隐约表达了“词意多解,未必是影射,不宜以言罪人”的看法。只有那位枢密副使态度强硬,认为“此风不可长,当严惩”。
最终,政事堂拟定了一个折中的处理意见:柳永言行不谨,词语鄙俚,有失士人体统,着革去其寄应的功名(取消其科举资格),驱逐出京,永不叙用。至于“大不敬”的指控,则以“查无实据,词意多解”为由,不予采纳。
这个结果,传到了福宁殿。
赵祯听完陈忠和的禀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柳永的命保住了,科举之路也算彻底断绝(反正他也考不上),被赶出京城。这个处罚,既维护了朝廷的“体面”,也避免了文字狱的恶名,更关键的是,将柳永这颗“不安定”的棋子,从京城这个权力中心暂时移开,某种程度上,也符合太后希望“清净”的意愿。
而对赵祯而言,他成功地在不动用皇权、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化解了一场潜在的政治风波,保住了他名单上的一颗“火星”。虽然这颗火星暂时被吹到了远处,但只要人还在,未来就还有引燃的可能。
然而,还没等赵祯这口气完全松下来,陈忠和又带来了一个更令人心惊的消息:“官家,老奴听闻,太后娘娘身边的女官,前两日曾私下询问过柳永词作在市井中流传和解读的变化,似乎……对此事的来龙去脉,颇为关注。”
赵祯的心猛地一沉。太后还是注意到了!她是否已经察觉到了背后那若有若无的引导力量?她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是否已经穿透层层迷雾,落在了他这个看似“潜心格物”的皇帝身上?
喜欢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