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惊蛰……十日之后……宫内!”
范仲淹带来的消息,让赵祯刚刚因暂时稳住朝局而稍缓的神经,再次紧绷到了极点!观云台就像一条隐藏在暗处的毒蛇,每一次吐信,都精准地咬向大宋最脆弱的地方。太后倒下,权力交接的敏感时期,他们选择在十日后发动名为“惊蛰”的行动,其意图不言而喻——要在春雷炸响、万物复苏之时,给这汴京城,给这大宋宫廷,带来一场毁灭性的“惊雷”!
“消息可靠吗?具体目标是什么?”赵祯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
范仲淹摇头,面色凝重:“密语等级极高,我们的人只破译出这些关键词。‘惊蛰’是行动代号,时间确定,地点指向宫内,但具体目标、行动方式,一概不知。传递消息的渠道也极其隐秘,若非偶然截获,根本无法察觉。”
未知,才是最可怕的。敌暗我明,对方在宫内还有内应,十日之后,他们究竟想干什么?是再次纵火?是行刺?还是……要制造一场更大的混乱,彻底颠覆朝纲?
赵祯强迫自己冷静。恐慌解决不了问题,他必须在这十天内,找出“惊蛰”的真相!
(承)
“范卿,”赵祯目光锐利,“这十日,朕给你宫中一切权限!联合陈忠和,给朕将整个皇宫,像篦头发一样篦一遍!所有人员,无论品级高低,重新核查背景,尤其是近期行为异常、有宫外联系者!所有库房、闲置殿宇、隐秘角落,全部给朕仔细搜查,看看有无违禁之物、暗道机关!”
“臣领旨!”范仲淹知道这是与时间赛跑,不敢有丝毫耽搁。
“墨衡,”赵祯又看向一旁脸色发白的墨衡,“你对机关、火药最为了解,协助范卿,重点排查可能用于爆破、纵火或制造混乱的装置和材料!尤其是与‘烬尘’特性相似之物!”
“小的明白!”墨衡重重点头。
整个皇宫,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开始了一场无声却极其严密的内部清查。范仲淹和陈忠和调动了所有可靠的人手,以各种名义,对每一座宫殿、每一个院落、甚至每一口枯井进行排查。宫女太监被分批问话,记录行踪。宫禁守卫被暗中调整,加强了巡逻和盘查。
然而,两天过去,除了揪出几个偷盗、赌博的小角色外,一无所获。“惊蛰”的阴影依旧笼罩,却找不到任何实质性的线索。观云台隐藏得太深了!
(转)
就在赵祯焦灼之际,墨衡那边却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他奉命检查宫中库存的各类香料、药材以及维修宫殿所用的物料,在一批标注为“前朝遗留、待处理”的陈旧朱砂和硝石中,他发现了一些异常。
这批物料存放在司苑局一个偏僻的旧库房里,积满了灰尘,账册记录也是多年前的,看似毫无问题。但墨衡凭借天工门对材料的敏感,发现这些朱砂和硝石的纯度,以及混合的比例,极其微妙地接近某个临界点,只需稍加提纯和配比,就能轻易制成性能极佳的火药!而且,其上同样沾染了极其微量的、那种特制的荧光硫磺粉末!
“官家!”墨衡急匆匆地禀报,“有人动过这批废料!而且动它的人,懂得火药配比,甚至可能……已经在暗中制备了相当数量的火药!那些荧光粉末,就是证据!”
火药?!赵祯的心猛地一沉!观云台竟然在皇宫内秘密制备火药?!他们想干什么?在“惊蛰”之日,将这皇宫炸上天吗?!
“查!给朕查清楚,这批物料近期有谁接触过?谁有权限进入那个旧库房?”赵祯厉声道。
调查迅速展开。负责看守旧库房的是一个年迈的老宦官,耳背眼花,问不出什么。出入记录早已混乱不堪。但陈忠和手下一个小太监却提供了一个模糊的线索:大约半月前,他曾看到一个身影在深夜靠近过那个库房区域,看背影和走路的姿态,有点像……宝慈殿的一个二等太监,名叫福安。
福安?太后宫里的人?
赵祯立刻下令秘密控制福安。然而,当察子赶到福安住处时,却发现他已经悬梁自尽!在其住处搜出了少量提炼过的硝石粉末,以及一张绘制着潦草符号的牛皮纸,上面隐约能看出宫内地形的轮廓,几个关键位置被做了标记,其中一处,赫然是——紫宸殿!皇帝日常听政之所!
(合)
线索再次中断,但指向却更加清晰和骇人!观云台的内应,竟然潜伏在太后宫中!他们利用宫廷管理的疏漏,暗中制备火药,目标很可能是要在“惊蛰”之日,于紫宸殿制造一场惊天爆炸,将皇帝和满朝文武一网打尽!
这个计划何其歹毒!一旦成功,大宋中枢将瞬间瘫痪,天下必然大乱!
赵祯感到一股寒气从心底升起。他立刻加强了紫宸殿及周边的防卫,所有进出人员必须经过严格搜查,任何可疑物品不得带入。同时,他下令范仲淹和墨衡,以检修宫殿为名,对紫宸殿进行地毯式搜查,务必找出可能已经埋设好的火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