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濯缨池底,炸出的不是寻常淤泥,而是层层叠叠、锈迹斑斑的前朝甲胄兵刃,以及一具身着亲王服饰的森森白骨!
这个消息,比方才殿内未遂的刺杀,更像是一道真正的惊雷,狠狠劈在了紫宸殿所有人的头顶!方才因擒获刺客而稍缓的气氛,瞬间凝固,继而爆发出比之前更剧烈、更恐慌的哗然!
前朝武库?亲王骸骨?为何会埋在宫禁之内的池底?!
赵祯端坐龙椅之上,冕旒下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终于明白了!“雷动于泽”不仅仅是声东击西的佯攻,更是为了炸开这池底的秘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观云台要掀起的,是足以颠覆现有秩序、搅动天下人心的历史疑云和朝堂惊涛!
那太后袖口的墨点……“墨”?前朝?还是另有所指?这池底的白骨,莫非与“墨”有关?
“肃静!”赵祯一声冷喝,带着内力,瞬间压下了殿内的混乱。他目光如刀,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百官,“范卿,吕相公,张枢密,随朕前往濯缨池!其余诸臣,暂留紫宸殿,无朕旨意,不得擅离!”
他必须亲自去查看,必须第一时间掌控局面!
(承)
濯缨池畔,已是一片狼藉。原本雅致的景观水池被炸开一个巨大的豁口,池水混着黑色的淤泥汩汩外流,露出下方令人触目惊心的景象:密密麻麻的刀枪剑戟、破损的盔甲堆积如山,虽锈蚀严重,但仍能看出其制式绝非本朝。而在那兵甲堆积的最高处,一具穿着暗红色、纹饰繁复亲王常服的白骨,以一种扭曲的姿态倚靠着,空洞的眼窝仿佛正凝视着天空,带着无声的控诉。
几名皇城司察子和工部官员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理现场。空气中弥漫着硝烟、淤泥和金属锈蚀的混合怪味。
赵祯在范仲淹、吕夷简、张耆等重臣的簇拥下,来到池边。他看着那具白骨,尤其是其腰间悬挂的一块虽沾满泥污、却仍能看出龙纹轮廓的玉佩,心头巨震。这制式,这规格……绝非寻常亲王!
“陛下,”一名老成的工部侍郎战战兢兢地捧着一块刚从白骨旁清理出来的、半截陷入泥中的金属令牌过来,“此物……此物与白骨一同发现。”
那令牌同样锈迹斑斑,但依稀可辨其上一面刻着“敕造”,另一面则是一个模糊的“晋”字!
晋王?!!
在场的所有重臣,包括吕夷简、张耆这等老臣,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本朝开国之初,确有一位功勋卓着的晋王,乃是太祖皇帝的幼弟,但在官方记载中,这位晋王早在数十年前便已病逝,且因无子,国除!
如今,他的骸骨,连同大量前朝兵甲,竟被发现在宫禁池底?!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是当年的宫廷秘辛?是未曾记载的叛乱与镇压?无论真相如何,这都将是一桩足以动摇国本、颠覆史书的惊天丑闻!
(转)
“此事……此事关乎国体,关乎太祖、太宗皇帝圣誉!”吕夷简声音发颤,第一个反应过来,“陛下!必须立刻封锁消息!所有知情者,一律严加管控!此事绝不可外传!”
张耆也急忙道:“吕相公所言极是!此乃前朝旧事,年代久远,真相难明。若被有心人利用,散布流言,恐损及先帝威严,动摇天下对朝廷之信!”
他们都意识到,这池底炸出的,是一个足以将当下朝堂炸得粉身碎骨的政治炸药!
范仲淹却眉头紧锁,沉声道:“两位相公,纸包不住火!今日爆炸之声,响彻宫禁,目睹此景者亦非一人。强行压制,恐适得其反!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查明真相!这晋王骸骨为何在此?这些兵甲又从何而来?唯有弄清原委,方能应对后续风波!”
赵祯沉默地听着重臣们的争论,目光却死死盯着那具晋王白骨,以及那块“晋”字令牌。观云台选择在此时、以此种方式揭开这个秘密,其用心何其毒辣!他们不仅要杀他,更要毁掉大宋立国的法统和声誉!
他弯腰,从工部侍郎手中接过那半块令牌,指尖传来冰冷的金属触感和粗糙的锈迹。他摩挲着那个“晋”字,脑中飞速运转。前朝旧事,宫闱秘闻,观云台如何得知?他们与这前朝晋王,又有何关联?
就在这时,墨衡悄悄靠近,低声道:“官家,小的检查了爆炸点残留,确认使用的是与我之前发现的、那批陈旧朱砂硝石同源的火药,提纯程度更高。而且……在池底淤泥中,也发现了微量那种特殊的荧光硫磺粉末!”
果然是他们!观云台不仅知道这个秘密,更是亲手将其炸开,公之于众!
(合)
赵祯直起身,将那块残破的令牌紧紧攥在手中,目光扫过神色惶惶的众臣,声音沉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吕相公,张枢密,范卿,尔等所言皆有道理。此事,压是压不住的。”
他举起那半块令牌,朗声道:“这池底所现,无论真相为何,皆是我大宋历史的一部分!太祖、太宗皇帝开创基业,光明磊落,何惧些许尘封旧事?若真有冤屈,朕作为赵氏子孙,当代为昭雪!若乃罪有应得,亦当警示后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