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振山侨胞矿业合作组”完成首笔规模化矿石订单交付的消息传来时,林墨收到了当地政府的正式邀约——邀请她前往县城参与矿业发展座谈会。这并非简单的礼节性会面,而是当地政府看到矿区规范化后的变化,希望与振山深入合作的信号。出发前,林墨特意将合作组的生产数据、安全记录以及侨胞收入增长报表整理成册,封面依然印着老槐树的图案,旁边用当地语言标注着“共生共赢”。
座谈会设在县政府的小型会议室,参会的除了主管矿业的副县长、工业局局长,还有当地矿业协会的代表。刚落座,副县长就直入主题:“林总,您的团队只用一个月,就把混乱的矿区变得井井有条,侨胞的收入翻了倍,安全事故也降为零,这让我们看到了矿区发展的新可能。”他指着桌上的报表,“但全县还有十几个类似的矿区,都存在安全隐患大、税收贡献低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借助振山的经验和资源,推动整个矿业的升级。”
林墨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先分享了振山的理念:“我们来这里,核心是帮侨胞安身立命,而不是单纯做矿业生意。矿区的升级,既要保障矿工的安全与收益,也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侨胞三方发力。”她拿出提前准备的合作方案,“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合作:一是共建‘矿业安全培训基地’,为全县矿工提供免费安全培训;二是搭建‘矿石产销对接平台’,对接国内冶炼企业,提升矿石附加值;三是开发‘矿区配套服务’,带动周边餐饮、零售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工业局局长最关心的是税收与监管问题:“如果振山牵头对接销路,如何保证税收不流失?如何确保所有矿区都能遵守安全规范?”林墨早有准备,她打开苏哲设计的“矿石溯源系统”演示界面:“每一批矿石从开采、运输到销售,都会记录在系统里,政府部门可以实时监管;销售款项通过指定账户结算,税收直接由银行代扣代缴,完全透明可控。”她补充道,“安全方面,我们可以协助政府建立‘安全评级制度’,达标矿区才能接入产销平台,用市场机制倒逼规范。”
洽谈中最大的分歧出在合作模式上。当地矿业协会代表提出,希望振山直接接管全县的矿石收购业务,但林墨明确拒绝:“振山不做垄断性经营,我们更愿意做‘赋能者’。产销平台对所有合规矿区开放,振山只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对接国内资源和培训服务,收取合理的服务费。”她的态度让协会代表有些意外,却赢得了副县长的认可:“林总,您的格局让我敬佩,这才是真正为地方发展着想。”
为了让合作方案更具说服力,林墨邀请参会人员实地考察矿区。当副县长看到矿工们戴着标准化防护装备作业,公示板上清晰的账目和安全记录,以及侨胞们脸上的笑容时,他握住林墨的手:“就按您的方案来!政府会全力支持——培训基地的场地由我们提供,还会给予税收优惠;安全评级达标的矿区,可申请专项扶持资金。”他当场拍板,由工业局牵头,与振山成立专项工作组,推进合作落地。
座谈会后的第三天,“矿业安全培训基地”的筹备工作就正式启动。政府将原有的废弃厂房改造为培训场地,振山则从国内请来矿山安全专家,编写了适合当地矿工的培训教材,还特意配备了中文和当地语言的双语讲师。首期培训就吸引了两百多名矿工报名,王大叔作为合作组的安全骨干,还成了兼职讲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解安全规范。
“矿石产销对接平台”的搭建则得到了国内侨胞企业的大力支持。三家大型冶炼企业与平台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承诺以高于中间商15%的价格收购合规矿石。平台上线当天,就有五家本地矿区申请入驻,通过安全评级后,顺利接到了第一笔订单。工业局局长在上线仪式上说:“这个平台不仅是矿石的交易平台,更是地方经济与国内市场对接的桥梁。”
让林墨意外的是,当地政府还提出了一个额外的合作方向——依托矿区的侨胞资源,开发“侨乡文化旅游”。“这些侨胞在海外打拼多年,带着家乡的文化记忆,我们可以打造‘侨乡文化街’,让他们经营家乡的小吃、手工艺品,既满足侨胞的乡愁,又能吸引游客。”副县长的提议与振山的“老手艺传承”理念不谋而合,林墨立刻表示:“我们可以从国内组织老手艺传承人来交流,把张婷的豆腐坊、陈小雨的丝绸店模式复制到这里。”
签订正式合作协议的那天,林墨特意带上了外公的铜令牌,与副县长共同为“矿业安全培训基地”揭牌。阳光洒在牌匾上,也洒在在场侨胞和当地民众的脸上。林墨知道,这次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标志着振山的守护不再局限于侨胞群体,而是与当地的发展深度融合。从社区超市到海外矿区,从生活帮扶到产业升级,振山的“守心”理念,正在跨越国界,书写着共生共赢的新篇章。而那棵种在矿区的槐树苗,终将和当地的土地、人民一起,扎根生长,枝繁叶茂。
喜欢外公的神秘遗产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外公的神秘遗产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