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将近,北京城裹挟在料峭春寒与蠢蠢欲动的暖意之间。南锣鼓巷四合院的海棠枝头,已悄然鼓起细小的芽苞。许愿坐在书房的花梨木书案前,面前摊开的稿纸一片空白。笔尖悬停良久,终是搁下。新长篇的构想还在混沌中沉浮,索性给自己放个假。
“发什么呆呢?”林小曼的声音带着笑意,像一缕春风拂过门槛。她刚练完晨功回来,穿着贴身的练功服,额角还沁着细密的汗珠,脸颊红扑扑的,浑身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她走到许愿身后,双手轻轻搭上他的肩,温热的指尖带着薄茧,力道适中地揉捏着他紧绷的肩颈。
“没什么,”许愿放松身体,向后靠进她怀里,感受着那份温软与支撑,“就是觉得,该换个地方透透气了。”
林小曼眼睛一亮:“那正好!今天跟我去团里转转?让你瞧瞧咱们歌舞团真正的‘台柱子’们是怎么练功的!可比你闷在书房有意思多了!”她语气轻快,带着点小骄傲和小得意,显然早有此意。
许愿欣然应允。两人骑着那辆天蓝色的永久26,穿过早春略显清冷的街道。北京歌舞团的大院坐落在城西,远远就能听见里面传出的乐声、喊号声和隐约的歌声,像一座充满活力的蜂巢。
进了大门,穿过挂满各种演出海报和奖状的走廊,喧嚣声愈发清晰。推开排练厅厚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汗水、松香、地板蜡和青春荷尔蒙的热浪扑面而来。巨大的练功房宽敞明亮,三面墙镶满落地镜,反射着窗外透进来的天光。木地板被无数舞鞋打磨得光可鉴人。几十个身着统一练功服的年轻姑娘,正随着钢琴伴奏的节奏,做着整齐划一的热身动作,弯腰、压腿、旋转,身姿挺拔而优美,如同一片生机勃勃的白桦林。
“小曼姐!”
“曼姐来了!”
“哟!姐夫也来啦!”
林小曼一出现,立刻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和热情的招呼。姑娘们停下动作,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许愿身上,好奇、探究、还带着善意的促狭。许愿瞬间成了焦点,饶是他素来沉稳,此刻也不免有些局促。
“去去去!练你们的功!”林小曼笑着挥手,像驱赶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拉着许愿走到靠窗的长条椅坐下,那里视野最好,“别理她们,闹腾着呢。”
钢琴声再次响起,是舒缓的芭蕾基训旋律。姑娘们立刻收敛心神,重新投入训练。舒展、旋转、跳跃,每一个动作都带着力量与控制的完美结合。汗水顺着她们光洁的额头、修长的脖颈滑落,在地板上留下深色的印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专注而神圣的气息。许愿静静地坐着,目光追随着妻子在人群中的身影。她的动作格外舒展流畅,带着一种天生的韵律感和舞台的锋芒,即使在集体训练中,也如同磁石般吸引着目光。
休息的哨声响起。姑娘们放松下来,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喝水、擦汗、说笑。刚才那个提议许愿写歌的圆脸姑娘,叫小梅的,胆子最大,笑嘻嘻地凑过来:“姐夫!光看多没劲啊!让咱们小曼姐给你跳一段呗!跳段拿手的!”
“对对对!”其他姑娘立刻起哄,七嘴八舌地附和:
“就是!曼姐的《采茶舞》绝了!”
“跳《春江花月夜》也行!”
“姐夫难得来,开开眼嘛!”
“许愿姐夫,我们给你伴舞!”
林小曼被簇拥在中间,脸颊绯红,嗔怪地瞪了她们一眼,却掩不住眼底的笑意和一丝跃跃欲试。她看向许愿,眼神带着询问和一点点的期待。
许愿笑着点头:“求之不得。”
林小曼走到练功房中央,深吸一口气,整个人的气场瞬间变了。方才的娇羞活泼褪去,一种沉静而灵动的气息弥漫开来。她对着钢琴老师微微颔首。悠扬的古筝旋律流淌而出,带着江南水乡的湿润与茶山的清冽。
没有华丽的戏服,只有一身素净的练功服,林小曼却仿佛化身成了烟雨迷蒙的茶山上,那个背着竹篓的采茶少女。她的手指纤细如兰,轻轻捻起,模仿着采摘嫩芽的动作,轻柔而精准。腰肢款摆,如同风拂柳枝。足尖点地,旋转,裙裾荡开小小的涟漪。她的眼神时而低垂,带着劳动的专注;时而远眺,流露出对山外世界的向往。每一个呼吸,每一次抬手投足,都与那流淌的筝音浑然一体,将劳动的韵律、少女的纯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演绎得淋漓尽致。
练功房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纯粹的舞蹈之美攫住了心神。许愿更是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追随着妻子在光影中翩跹的身影。这不是舞台上的表演,没有追光灯和掌声,却因这份在熟悉环境里的松弛与自信,更显得真实而动人。汗水浸湿了她额前的碎发,贴在光洁的皮肤上,映着窗外的天光,闪闪发亮。这一刻,她不再是他的妻子,而是那个纯粹为舞蹈而生的精灵。
一曲终了,余韵仿佛还在空气中流淌。短暂的寂静后,练功房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