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城离开了那面屹立万古的岳字帅旗所笼罩的微弱安全区,重新将自身投入葬魔岭那无处不在的压抑与凶险之中。岳霆将军的话语犹在耳畔,那份跨越万载的沉重托付,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心头,既是指引,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东南方向,黑曜谷。那里是魔气更浓郁、岳霆将军都视为极度凶险的禁地,很可能埋藏着魔莲的根须,也是他此行必须面对的最终挑战。
前行之路愈发艰难。魔气几乎凝成粘稠的雾霭,不仅侵蚀肉身,更试图钻入识海,蛊惑心神。地表不再是坚硬的琉璃状岩壳,而是逐渐变得松软、泥泞,踩上去会渗出暗红色的、带着腥气的浆液,仿佛大地都在流血。扭曲的、从未见过的诡异植物稀疏地生长着,它们不向往日葵,反而散发出幽幽的磷光,以魔气为养分,形态狰狞,如同张牙舞爪的鬼影。
王青城将浩然气运转到极致,体表白光莹莹,石敢当印悬在腰间,散发清光驱散靠近的邪秽。无字玉书贴身收藏,那份温润感是他保持心神清明的锚点。他依照岳霆的提示,尽可能规避那些散发出强烈魔物气息的区域,但葬魔岭深处,几乎无处安全。
途中,他遭遇了几波魔物的袭击。并非大规模的军队,而是一些被魔气深度侵蚀、形态发生恐怖畸变的原生生物,以及一些由纯粹魔气凝聚而成的低等邪灵。它们没有理智,只有吞噬一切生机的本能。王青城依靠着短剑的锋锐与浩然气的破邪特性,艰难地将它们击退乃至净化。每一次战斗,都让他对浩然气的运用多一分理解,但也加速着力量的消耗。此地的灵机稀薄到近乎虚无,恢复速度慢得令人绝望。
他意识到,以自己目前的状态,贸然闯入黑曜谷,无异于自投罗网。他需要力量,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无字玉书,需要从那万仙盟的遗宝中,找到哪怕一丝一毫的指引或助力。
在一处相对隐蔽的、由几块巨大倾轧岩石形成的天然石穴中,王青城决定暂时停留。他费力地用碎石堵住入口,只留下些许缝隙通风。洞**部阴暗潮湿,弥漫着霉味和淡淡的硫磺味,但至少暂时隔绝了外界的直接威胁。
他盘膝坐下,首先运转浩然气,调理因连续战斗而有些震荡的气血,缓慢地恢复着几乎见底的力量。这个过程无比漫长,如同在沙漠中寻找水滴。数个时辰后,他才感觉稍微缓过一口气,但距离最佳状态仍相差甚远。
接下来,他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了无字玉书——万仙册。
玉书依旧温润,在昏暗的光线下散发着内敛的光华。它救过他多次,与英灵产生共鸣,揭示了他的“应誓者”身份,但他对它的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
“必须做点什么……”王青城喃喃自语,目光坚定地凝视着玉书,“云宸子道长未能将其炼化,岳将军称其为‘巡天宝册’,言其有莫测威能。我既承此责,若不能知其一二,何以应对前路艰险?”
如何炼化?他毫无头绪。这不是道家法宝,亦非儒家文宝,无咒无诀,无迹可寻。
他回想起与玉书数次共鸣的经历:危难时的自发护主,感应到玄真观传承时的微热,面对英灵军队时的剧烈反应……似乎都与他的心神状态,尤其是与那“浩然正气”以及“救世之志”有关。
“心为君,志为帅,气为兵……”王青城若有所悟。或许炼化此物,并非道家以元神法力去侵染锻造,而是以自身心志气运去沟通、去共鸣、去获得认可?
他决定尝试。双手恭敬地托起无字玉书,置于膝上。闭上双眼,摒除杂念,不再去思考如何“炼化”,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其中。
他于识海中观想玉书的形态,回忆它所散发出的那种浩瀚、古老、悲悯而又威严的气息。他调动体内那微弱却坚韧的浩然气,缓缓注入玉书之中,并非强行冲击,而是如同溪流汇入大海,带着探寻与交流的意味。
同时,他于心中默念,并非咒语,而是他的志向,他的感悟,他的困惑,他的决心: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弟子王青城,身逢末世,魔劫滔天。幸蒙前辈垂怜,得授宝册,承救世之重责……然弟子愚钝,力有未逮,前路迷茫,凶险莫测……恳请宝册显灵,示之以道,授之以法,助弟子涤荡妖氛,重光天地,不负万载等待,不负苍生黎民……”
他一遍遍地默念,将自身的信念、勇气、乃至那一丝对前路的彷徨,都毫无保留地透过浩然气,传递向无字玉书。
起初,玉书毫无反应,依旧只是温润地存在着。
王青城并不气馁,他知道这绝非易事。他持续保持着心神的专注与虔诚,浩然气虽微弱,却源源不断,如泣如诉,如誓如愿。
时间一点点流逝,洞**寂静无声,只有他平稳而悠长的呼吸,以及那颗在沉重压力下依旧蓬勃跳动的心脏搏动声。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王青城心神消耗巨大,几乎难以维持这种高度专注的状态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