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丞相可是忠义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是说说而已。”
“人们崇拜他是忠义的化身”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就算他叫诸葛狗蛋,我都觉得他聪明。”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笑死!昭烈庙能拆,武侯祠不能动一点。”
“诸葛,是聪明的象征。”
“悠悠苍天,何薄于丞相?”
“丞相保重!”
“武侯之后再无丞相。”
“诸葛亮———魏国没有黑他,吴国也没有黑他,蜀国没有黑他,后人没有黑他,还给他建庙,后世的各大诗人也为他写诗,赞扬他,各大封建帝王也没有黑他,褒奖他。”
“放在现代绝对炸裂的一件事。Σ(?д?|||)??
很难想象一个46岁,屡战屡败的人(刘备)会去拜一个才27岁,毫无工作经验的人(诸葛亮),放在今天实在无法想象,所以刘备和诸葛亮都是英雄豪杰。”
“诸葛丞相半生修身齐家,半生治国平天下,真的是27岁出生,54岁去世。”
“诸葛亮可是武庙十哲之一,又入文庙,受供奉的千古奇才”
“制胜名列17史百将传。”
“三国本来就是一帮神仙打架,再说益州疲弊,任何时期的任何一个名将在诸葛亮的位置上都很难北伐成功。”
“那如果是霍去病呢?”
“也不行。霍去病擅长草原突袭,蜀国全是山地,谁给你突袭,所以感觉是天命不可违,只能说蜀国的实力不够强大。”
“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赤壁借来的风终究要还呀!”
“出师未捷身先死,意难平…”
“忠义无双的蜀汉,浪漫的蜀汉。”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历史人物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整个汉文化圈大多数人都喜欢诸葛亮。”
“兄弟们随我闪击江东鼠辈。”
“楼上的,你要不要看看你自己的IP~你自己闪击自己吧。”ε=ε=ε=(?◇??)?
……
“不知道什么事儿也难不住他,就太顺了,就是像一个演的人物太顺了,到了晚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这种英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悲剧就出来了”
“年少不懂诸葛亮,读懂已是五丈原…”
“为什么好多网友喜欢暮年的诸葛亮呢?
世人只记得那个舌战群儒的“卧龙”,却忘了最后6年那个会流泪的孔明才是真实的灵魂~”
“诸葛丞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光。”
“他是我一生敬佩又心疼的人。”
“他的一生,是从“算无遗策”走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壮阔史诗。”
“二十七岁,羽扇轻摇,借东风、算花荣,天下大势尽在帷幄,长江之畔,意气风发,失败尚是陌生的词汇。”
“五十四岁,鬓染秋霜,却要面对马谡的狂妄、承受国力之困,甚至要向质疑者解释为何“粮草总差一车”。
最深的痛楚,并非机关算尽后的挫败,而是倾尽毕生智慧,最终败给一场平凡的雨、一次偶然的风——这命运的嘲弄,远比强敌更令人心碎。”
“年轻的智慧如利刃锋芒,晚年的泪水方是生命的答案。
当他在《出师表》的烛光下呕心沥血,当他在五丈原的秋风中抚膺长叹,这位曾被誉为“神机妙算”的智者,终于承认了凡人的极限。
深夜孤灯映照的,不再是神坛上的光影,而是一个会疲惫、会犯错、会对着心底“先帝托孤”之诺黯然神伤的凡人。”
“正是这份沉重的不完美,让晚年的他超越了神化的虚名。”
“六出祁山的执着坚守,比赤壁的奇谋更显担当”
“《后出师表》的泣血悲鸣,比《隆中对》的挥斥方遒更撼人心魄;
五丈原将星的陨落,其光芒比赤壁烈焰更为永恒。”
@他留给后世最珍贵的遗产,并非“算无遗策”的神话,而是那五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北伐!
是灯枯油尽之际,依然不肯放下手中“兴复汉室”这把沉重“雨伞”的孤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因其凡人之躯的坚持与悲怆,拥有了穿透千年时空的力量。”
看到一个小小的视频,下面这么多关于诸葛丞相的评论,七玥也是狠狠的共情了,谁不爱诸葛丞相呢?
于是,七玥打开了另一个关于诸葛丞相生平的介绍。
天幕继续播放着……
很多三国之后的人还是比较赞同诸葛亮的,而三国之前的秦汉则不太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好像还是个匡扶汉室的丞相。
迷惑不解.jpg
三国时期的三方政权里的谋士们更是心有不服,在他们这个年代,比诸葛亮出名的人可大大的有,为什么只单单讲他,而且后世还把他抬到了如此的高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