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苏轼刚写完《寒食帖》,拄着拐杖站在庭院里抬眼观望天幕。
当看到天幕调侃“世人只知《爱莲说》,不知二程是他徒”,忍不住抚须长叹:
“茂叔这是被短文耽误了啊!
当年我见他时,只觉其品性高洁,竟不知他早已为儒学开了新篇。
这‘北宋移动教育推广大使’的头衔,实至名归!”
转头就吩咐家仆:
“把我珍藏的周茂叔手稿拿出来,我要再研读数日!”
←_←
欧阳修坐在书房批改试卷,瞥见天幕上周敦颐整顿赣州巫风的事迹,当即拍案叫好:
“为官当如此!
既懂断案,又知教化,还能破除迷信,这样的能臣才该被重用!”
随即提笔写下批注,打算明日上朝时举荐周敦颐的学说,让满朝文武都学学这天幕说的“佛系办公+硬核为民”的作风。
~~~
与此同时,天幕中闪过一条弹幕:
【理学先驱:祖师爷竟是“隐藏卷王”?】
北宋天幕再次亮起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正在嵩阳书院讲课,弟子们瞬间骚动。
当看到“周敦颐带程颢看莲悟道”的名场面,程颢红了脸,程颐则肃然起敬。
程颐对着天幕拱手:
“先生当年教我静坐悟道,我只当是修身之法,如今才知先生早已构建宇宙观,为我等铺好了治学之路。”
程颢笑着补充:
“先生当年挖池种莲,原来不只是赏景,竟是在以莲喻理!我这师父,藏得也太深了!”
←_←
朱熹看到闪现弹幕时,开口道:
“天幕诚不欺我!
先生《太极图说》249字,字字珠玑,堪称儒学升级的密钥!
我钻研多年的理论,原来先生早有铺垫,真是吾辈楷模!”
弹幕刚消失,就见天幕回应
“朱熹认证:理学开山实锤”,引得北宋众儒纷纷惊叹,直呼“原来后世有如此推崇先生之人”。
(●.●)
彼时,包拯正在开封府审案,听到衙役惊呼天幕奇观,踱出门外一看,恰好撞见周敦颐“辞官逼上司改判死刑案”的片段。
包大人黑脸微动,捋着胡须点头: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此等硬气,乃为官之本!
开封府就该多些这样的清流!”
当即吩咐展昭:
“去查下周敦颐近况,若有机会,老夫要与他共论断案之道。”
O(∩_∩)O~~
王安石与站在朝堂之上,和百官一同仰望天幕。
当看到周敦颐推广红薯、编写农书的事迹,这位推行新法的改革家眼中发亮:
“以农为本,以技强国,茂叔之志,与我不谋而合!
若能将他的农政理念融入新法,百姓定能安居乐业!”
转头就对宋神宗进言,请求召集学者整理周敦颐的着作,纳入新法推行的参考。
( ˙-˙ )
宋仁宗坐在龙椅上,看着天幕上罗列的周敦颐功绩,不由得感慨:
“朕竟不知,朝堂之中还有如此全能之才!
断案、教化、治学、农政无一不精,此前倒是埋没了。”
当即下旨:
“传朕旨意,寻访周敦颐,擢升官职,让其发挥所长,为我……为大宋效力!”
汴京街头,百姓们围着茶摊抬头看天幕,议论声此起彼伏。
有卖莲花的小贩拍大腿:
“我说最近莲花卖得火,原来是周大人带的货!
这《爱莲说》简直是千古爆款文案,我要把‘出淤泥而不染’写在招牌上!”
旁边的书生接话:
“你只知莲花,不知周大人还是数学大佬,《几何原本》的雏形理念,他早有涉猎!”
←_←
当天幕播放周敦颐“拒绝无效社交,回家看莲花”的片段,百姓们纷纷点赞:
“周大人这才是人间清醒!比起官场应酬,不如赏花悟道,这日子也太舒坦了!”
还有人模仿天幕结尾处说的周敦颐的语气打趣:
“今日宜看莲,忌应酬,这朋友圈文案我先抄了!”
Y(^_^)Y
天幕最后定格在周敦颐的画像与莲花池同框,配文“北宋斜杠天花板,用一生践行出淤泥而不染”。
汴京上空的惊叹声久久不散,大佬们或提笔研墨,或召集门人,或上书举荐,而周敦颐这位被《爱莲说》绑定千年的大佬,终于在北宋的天空下,解锁了“断案清官+理学开山+教育先驱+农政专家”的全能标签,彻底火成了跨圈层顶流!
看来,这个平行位面的北宋人们不仅爱包拯、欧阳修、苏轼、李清照,也会爱上周敦颐这位理学奠基人~
~~~
而现代
七玥看起了评论区?
?黄庭坚 :称赞周敦颐“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认为他不追逐名利,专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关爱百姓,生活简朴,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广阔的胸怀。
? 胡宏 在《通书序略》中评价周敦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