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中宫得皇七子之大喜,连写几首诗还不够,又亲自临摹了董其昌府原经文,撰写《白衣大悲五印陀罗尼》,笔下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初得麟儿的欣喜与对幼子平安康健的祈愿。
经文完成后,他自信端详许久,又亲自钤上“乾隆御笔”的朱印,随即下旨将这件承载着满心喜悦的墨宝特赐爱臣张若霭(张廷玉子)以同贺。
曦滢寻思,就乾隆那笔字,赏给本来应该是探花(但因为张廷玉谦虚变成二甲第一名)的大才子,也就他是个皇帝,不然不可能入的了人家的眼。
张若霭受此皇恩,自是诚惶诚恐,然后把此事写进了自己的日记里,又宣扬了一波皇恩浩荡,群臣共敬。
于是二十余位当朝重臣及名仕,或依观音、或临经文,以此同贺乾隆又得了个嫡子,也为张若霭能获此皇恩而唱和。
这些朝臣为了贺皇家的喜事,不敢怠慢,加之他们多与张氏一门颇有渊源,或为张廷玉的至交好友,或曾是其门下门生,与张若霭也素来交好,因此提笔创作时格外用心。
一笔一划都凝聚着诚意,力求将作品打磨到“精奥神化”的境界。
乾隆收到这些重臣大儒们抄写的经文,也是爱不释手,待赏阅完毕,他又命李玉将这些墨宝仔细收好,美滋滋地捧着最得意的几幅前往坤宁宫,想让曦滢也一同赏看这份满朝文武的心意。
曦滢逐一欣赏一番,确实比乾隆一贯肉唧唧的笔法好多了。
可惜这群人,笔法好归好,心眼儿就太浅了,鄂尔泰死得急,鄂党因为领头的人没了而偃旗息鼓,现在这群张党还在抱团行动,还怕死得不够快?
不过这也不关曦滢的事儿,她心里嘀咕嘀咕就算了,乾隆估计自己也门儿清,就别提了。
没有嫡亲弟弟之前,璟瑟对有一个嫡亲弟弟很是期待,如今有了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如今七阿哥降生,她起初也是满心欢喜,每日都要去看望好几回,可没过几日便觉得有些没意思了。
这天她一阵风似的跑进坤宁宫,凑到曦滢身边皱着小眉头说:“额娘,儿臣发现弟弟好像是个懒蛋!”
曦滢正逗着襁褓里的七阿哥,闻言忍俊不禁,放下拨浪鼓问道:“璟瑟为什么这么说?”
璟瑟振振有词的说道:“六弟和六妹妹小时候我见过,都比弟弟活泛多了!”但她想了想,又补充道,“但弟弟是个机灵的懒蛋,儿臣逗他的时候,他能知道。”
别说,璟瑟这孩子观察力一向是可以的,别说璟瑟发现了,曦滢也发现了,跟小七比起来,永琏、璟玥、璟瑟这三个孩子简直就是“魔丸”转世。
永琏幼时便爱哭闹(指的是他上辈子真正的幼崽期),璟玥学爬时把宫里折腾得鸡飞狗跳,璟瑟更是整日叽叽喳喳精力旺盛。
唯有小七,安静得像个小团子。
首先她的崽,身体和智力都不可能有问题,太医每日诊脉都夸赞七阿哥气血充盈、哭声洪亮,唯一的解释便是个性使然了。
曦滢搂着璟瑟:“我的宝,你得知道,这个世间就是有跟你性子不一样的人,哪怕他是你同父同母的亲弟弟。”
曦滢她自己就是在仙界的时候就是个知名咸鱼,下界之后支棱起来也是生活所迫,她生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大多都是卷王,至少也是个高精力,如今终于生出个跟自己本性差不多的孩子,她心里那叫一个老怀快慰,连看小七的眼神都满是慈爱。
她跟来探望的傅恒也是这般说的。
傅恒还问呢:“你应该不会担心七阿哥长大之后太上进了,会仗着同为嫡子,跟二阿哥兄弟阋墙吧?”曦滢应该不是这种杞人忧天之人吧?
“怎么可能?”曦滢否认,“只是觉得,搞不好他是跟我性子最像的孩子呢。”
傅恒对曦滢看了又看——他寻思,曦滢也不算是个懒蛋啊?
该履行的职责不都履了吗?
(作者菌乱入:不行把滤镜关了吧,你对曦滢之外的人的标准可不这样·指指点点)
-------------------------------------
“皇额娘,你看,这是弟弟的名字。”又过了些日子,璟瑟兴冲冲的拿着乾隆亲笔写就的一张红纸来献宝,上面只写着一个字“琮”。
乾隆随后过来,坐在了曦滢身侧:“琅嬅啊,自从你遇喜,朕思来想去,还是这个‘琮’字最好。”
“‘琮’,那不是祭地的礼器?”
乾隆逗弄着曦滢怀里的永琮,眼中满是期许:“正是,琏是祭祀的重器,琮亦是,朕便盼着,永琮和永琏,相辅相成。”
结果乾隆为七阿哥命名永琮的第二天,就发现宗室中也有永字辈的名叫永琮,当即就把事情的责任人管理宗人府的履亲王和外头那个永琮的爷爷庄亲王召进了宫里。
等两个叔叔来了,乾隆心情不是很美丽的开口:“今日朕阅瀛台赐宴王公所进纪恩诗,见其中有一人名永琮。朕昨日刚为七阿哥命名用‘琮’字,这上下二字竟完全相同。”
这下庄亲王允禄知道乾隆没事把他叫进来是干嘛的了。
这不就是他长孙的名字吗?
看来是保不住了,让给他让给他,不让他也会抢的。
反正他的权利都被他收回去了,也不差这个名字,想得开才能活得长,允禄这会儿已经佛了。
果然,乾隆随后就说:“着将外间永琮改名爱新觉罗·永瑺。”
庄亲王毫不挣扎的接了旨。
然后乾隆开始不依不饶的追责,下谕旨一口气不喘气儿:“去查敬事房收录的永字辈名字用字,是哪一年确定的?是否曾通知过外廷官员贵族?若未曾传告,便是当年负责的总管工作疏漏。再核查外间现有名字中,与内廷拟定字样重复者——这些重复的字,是皇宫赏赐所用,还是王公们自行取用?若是赏赐所用,为何不在收录文书中注明‘已赏赐、注销’?如此便是总管之过;若是王公自行取用,明知是内廷定好的字仍执意使用,那便是王公们行事不当。”
“另外,外间名字与内廷收录字样重复者,现有多少人?这些重复名字无需更改,只需将文书中对应字样注销。日后外间起名,不得再用内廷已拟定的字样。”
喜欢综影视:从甄嬛传开始打破命数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综影视:从甄嬛传开始打破命数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