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江城春风和煦,周末的商场里人声鼎沸,许辰拎着刚买的电子产品,准备从一楼的自动门离开。他刚走到距离自动门两米远的地方,原本紧闭的玻璃门就缓缓向两侧打开,伴随着轻微的 “嗡嗡” 声,等他走过去后,门又自动闭合,整个过程流畅又便捷。
“现在的自动门也太灵敏了,根本不用动手推。” 许辰忍不住感慨。他记得小时候商场的自动门还需要手动感应,有时候反应慢半拍,还得用手推一下,现在的感应技术越来越先进,只要有人靠近就能自动开关,既方便又卫生,尤其适合双手拎东西的时候。
旁边一个推着婴儿车的妈妈也顺利通过自动门,笑着对身边的家人说:“有自动门太方便了,我一个人推婴儿车也能轻松进出,不用麻烦别人帮忙开门。”
许辰看着自动门重复着 “人来开门、人走关门” 的动作,心里突然想到 —— 唐朝的宫殿和寺庙大多是厚重的木门,需要侍卫或僧人手动推开,不仅费力,还影响通行效率。尤其是武则天执政时期,洛阳宫作为政治中心,每天有大量官员和使者进出,厚重的殿门每次开关都需要专人值守,既浪费人力,又显得不够 “智能”。
要是把自动门的视频投射到唐朝,让武则天看到这种 “人到门开、无人自关” 的场景,肯定会惊叹不已。唐朝虽然没有电子感应技术,但可以用 “重物平衡原理” 和 “机械触发机关” 实现类似效果 —— 比如在门后安装配重块,用绳子连接门轴,再在门口设置踏板或红外(可用明火加热空气替代简单触发)触发装置,人踩下踏板或靠近时,触发机关带动配重块,实现门的自动开合。武则天本身就重视技术创新和宫廷威仪,这种 “不用人力、自动开合” 的机关门,既能彰显皇权的尊贵,又能提升宫廷的通行效率,她肯定会下令仿制。
许辰摸出胸前的运动相机,调整好角度,确保能清晰拍到自动门的开关过程、感应区域和整体结构,对着镜头轻声说道:“大家好,我现在在商场的自动门旁,你们看这门只要有人靠近就会自动打开,人离开后自动关闭,完全不用手动操作。唐朝虽然没有电子技术,但可以用重物平衡和机械机关实现类似效果,比如在门后装配重块,门口设触发踏板,一样能做到‘自动’开关。”
他对着镜头展示自动门的触发原理:“自动门的核心是‘感应触发’,唐朝可以用‘踏板触发’替代 —— 在门口铺设木板,人踩上去时,木板下压带动绳子,绳子拉动门轴,同时抬起门后的配重块,门就会打开;人离开后,配重块下落,带动门自动闭合,原理简单,唐朝的工匠肯定能做到。”
运动相机的实时弹幕很快刷了起来:
“自动门太方便了!双手拎东西的时候真的离不开”
“武则天要是看到这个,肯定会以为门成精了!还能‘识人’开门”
“重物平衡原理!唐朝的水车就是这个原理,工匠们肯定懂”
“想象一下洛阳宫的殿门自动打开,大臣们肯定会吓一跳,以为有仙术”
“许辰快投射到唐朝!让武则天看看,给洛阳宫装个‘智能门’”
许辰看着自动门,继续解说:“这种自动门不仅方便,还能节省人力。唐朝的宫殿门需要侍卫值守开门,有了机关门,侍卫只需要在旁边值守,不用再手动推门,既能减少侍卫的工作量,又能提升宫廷的威仪。而且机关门可以做得更厚重、更华丽,彰显皇权的尊贵。”
他又补充道:“武则天陛下重视宫廷建设,这种‘自动开合’的机关门,正好符合她对‘创新’和‘威仪’的追求。工匠们只要掌握重物平衡和触发机关的原理,用木材、绳索、配重块这些常见材料,就能做出既实用又华丽的机关门。”
【检测到含 “现代自动门技术 + 古代宫廷机关改良” 的创新结合内容,是否定向投射至唐朝垂拱四年(武则天在洛阳宫处理朝政,大臣朝见高峰时段)?】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许辰立刻点头:“定向投射,重点突出自动门的‘自动开合’特点、重物平衡原理、古代可实现的机械触发方案,确保武则天和唐朝大臣能理解并产生兴趣。”
【投射启动中... 适配唐朝宫廷建筑结构与工匠工艺... 画面清晰度优化... 投射成功!】
运动相机的屏幕突然亮起一道金光,画面瞬间切换到唐朝洛阳宫的场景 —— 许辰知道,此刻自动门的开关过程,正被武则天和朝见的大臣们实时观看。他对着镜头补充:“天后陛下,用重物平衡和踏板触发,您的工匠定能造出‘自动开合’的机关门,让洛阳宫更显威仪,通行更高效!”
*** 唐朝,垂拱四年,洛阳宫,紫宸殿。
暮春的洛阳宫繁花似锦,紫宸殿前的广场上,大臣们正有序地排队朝见武则天。厚重的朱漆殿门紧闭,两名侍卫手持长戟,站在门两侧,每当有大臣靠近,侍卫就需要合力推开沉重的殿门,等大臣进入后再费力关上。由于朝见的大臣众多,侍卫们很快就汗流浃背,殿门的开关也变得越来越迟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