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江苏江阴徐霞客故居,许辰摩挲着展柜里泛黄的《徐霞客游记》手抄本。讲解员指着墙上的简易路线图感叹:“徐霞客一生游历二十余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可他当年记录的路线全靠记忆,很多地名、山川位置都没有精准标注。要是他能看到后世为游记配上的精准地图,肯定会激动得睡不着觉!”
许辰掏出手机,系统界面自动弹出明朝崇祯年间的史料:此时徐霞客刚结束滇西探险,正躺在江阴老宅的病榻上,忍着病痛修订游记。他看着手稿上模糊的“滇西雪山路线”批注,眉头紧锁——当年在雪山中迷路三天,全靠猎户指引才脱险,可游记里只能写下“雪山连绵,路径难辨”,连具体山脉名称、河流走向都无法精准记录。身边的仆人徐忠端来汤药,叹气说:“先生,您这游记要是能把路线画清楚,后人就不会再走弯路了。”徐霞客咳嗽着摇头,眼里满是遗憾——要是有精准的地图,他的游记才能真正成为“后世探险指南”。
“这不正好给游记配个地图,圆徐霞客的心愿?”许辰眼睛一亮。他翻出之前制作的“《徐霞客游记》地图版解析”视频,画面里,现代地理学家将徐霞客的游历路线精准还原在电子地图上:从江阴出发,经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再到云南,每一段行程都标注了对应的现代地名、山川河流、溶洞地貌;视频用动画对比“徐霞客手稿记录”和“现代地图标注”,比如手稿里的“盘江”,对应现代的“珠江上游”,手稿里的“鸡足山”,精准标注在大理宾川县境内;还展示了“后世探险者按地图重走霞客路”的场景,探险者拿着地图轻松找到徐霞客当年记录的溶洞,感叹“有了地图,霞客的足迹再也不模糊”;最后出现徐霞客的“心愿达成”模拟画面——他看着带地图的游记,笑着在批注上补充了山脉名称和河流走向。
为了让徐霞客看懂,许辰特意做了“明代适配”:把电子地图换成“明朝能理解的纸质彩绘地图”,用不同颜色标注山川(绿色)、河流(蓝色)、城镇(红色),地名标注“明朝旧称+后世简称”,比如“应天府(南京)”“永昌府(保山)”;用动画演示“如何将游记文字转化为地图标注”,比如截取游记里“自大理西行二百里,见雪山高耸”的文字,再在地图上画出对应的路线和雪山位置;解说词用白话搭配文言字幕,核心内容直白易懂:“游记配地图,山川皆可寻;地名标清楚,后人不迷路;按图重走霞客路,探险再也不担心;先生手稿添细节,游记价值更翻倍。”视频开头加了“徐霞客迷路场景还原”,他在雪山中手持手稿四处张望,再切换到“地图标注后轻松找路”的对比,直观凸显地图的重要性。
考虑到徐霞客在江阴老宅,许辰直接将投射地点定在老宅的天井上空,背景音乐选了悠扬的《山河吟》,用竹笛和古琴合奏,既有山水的灵秀感,又有游记的厚重感,让徐霞客和仆人能立刻沉浸在路线还原的氛围中。
“定向投射至江阴徐霞客老宅天井上空,确保徐霞客及仆人、亲友都能看清细节。”许辰点击投射按钮,手机屏幕闪过一道青绿色的光晕,“就凭徐霞客对游记的执着,这地图版游记保管能让他圆满!”
【时空坐标锁定:明崇祯十三年,江阴徐霞客老宅...投射信号同步中...语言适配完成...投射成功!】
***明朝,崇祯十三年,江阴,徐霞客老宅。
天井里,徐霞客穿着素色长衫,斜靠在藤椅上,手里捧着厚厚的游记手稿,脸色因病痛有些苍白。徐忠蹲在旁边,帮他研磨墨汁,看着手稿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小声说:“先生,滇西那段路线,您还是没补全,要不要再想想?”
徐霞客咳嗽了几声,指着手稿上“雪山迷路”的段落,声音沙哑:“当年在雪山里,连太阳都看不到,哪里能辨清方向?只能写下大概,可这样的游记,怎么能给后人指引?”他叹了口气,将手稿轻轻放在桌上,眼里满是不甘——他花了一辈子游历山河,就是想留下一份精准的地理记录,可路线的模糊成了他最大的遗憾。
院子里的亲友们也纷纷叹气,有人说:“先生已经做得很好了,走遍大半个中国,谁还能比您记录得更详细?”也有人说:“要是能有一张精准的地图,把您走过的路都画出来就好了。”
就在这时,天井上空突然亮起一道青绿色的光晕,紧接着,一块巨大的天幕缓缓展开,正好笼罩在老宅上空。徐忠吓得手里的墨锭掉在地上,亲友们也纷纷起身后退,以为是神仙显灵。
“这...这是天幕!之前在云南见过,能降下祥瑞!”徐霞客猛地坐直身体,不顾病痛,眼睛死死盯着天幕,呼吸都变得急促,“快!仔细看,说不定有解决游记路线的办法!”
话音刚落,天幕里的画面就动了起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彩绘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山川河流,还有一条红色的路线贯穿其中,从江阴一直延伸到滇西。地图旁边标注着四个大字:“霞客游历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