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您看!”黄野人突然指着天空,惊呼出声。
葛洪抬起头,只见天空中突然亮起一道淡紫色的光芒,紧接着,一块巨大的天幕在冲虚古观上空缓缓展开,覆盖了整个道观和周边的山峦。淡紫色的光芒柔和而神秘,驱散了炼丹房的烟雾,让整个道观都笼罩在一片祥和的光晕中。
“此乃...天幕?”葛洪心中一惊。他曾听闻北方有天幕出现,能带来异世奇闻,没想到今日竟会降临在罗浮山。
道观里的其他弟子和道士也纷纷围拢过来,抬头望着天幕,脸上满是惊愕与敬畏,纷纷跪倒在地,以为是神仙显灵。
“诸位弟子起身,此乃上天指引,非鬼神之力!”葛洪的声音沉稳有力,他知道,这天幕或许能解开他多年的困惑。
天幕上的画面渐渐清晰,开篇便是他熟悉的炼丹场景:丹炉燃烧,原料投入,最后炼出的却是无用的残渣,旁边的文字“长生丹终是虚妄,化学之道藏于其间”格外醒目。
看到这一幕,葛洪的脸上露出羞愧之色。这正是他二十多年来的真实写照,耗费心血追求虚妄,却忽略了其中的真正价值。
紧接着,画面切换到一处陌生的房间(现代化学实验室),里面摆放着各种奇特的仪器。一名身着异服的人(科学家)拿起《抱朴子》的复刻本,从中取出记载硝石、硫磺的页面,然后用仪器对硝石和硫磺进行提纯,得到了纯净的白色晶体和黄色粉末。
“这...这是我炼丹用的硝石和硫磺!”葛洪瞪大了眼睛,心中充满了好奇,“他们为何要提纯这些原料?难道还有其他用途?”
天幕上的旁白响起,清晰地解释道:“葛洪先生,您在《抱朴子》中记载的硝石、硫磺、木炭,并非长生之药,而是化学元素的载体。长生丹不可求,但这些原料按比例混合,可制成‘火药’,产生巨大的威力,用于开山辟路、防御外敌,实为救国利民之利器!”
“火药?”葛洪喃喃自语,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从未想过,自己炼丹用的普通原料,竟能有如此大的用途。
画面继续播放,展示了火药的制作过程:科学家将提纯后的硝石、硫磺、木炭按七比一比三的比例混合均匀,装入一个密封的陶罐中,点燃引线后,陶罐发生剧烈爆炸,威力惊人。紧接着,画面展示了火药的应用场景:开山修路时,火药爆破岩石,原本需要数十人挖掘数月的山路,用火药只需片刻便能打通;军事防御时,火药制成的火球被投向敌军阵营,爆炸后火光冲天,敌军溃不成军。
“太厉害了!此等威力,足以震慑外敌!”黄野人激动地说道,“师父,若能制成此火药,我东晋便能抵御北方胡族入侵,百姓也能免受战乱之苦!”
葛洪的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他望着天幕上火药爆破的场景,心中的困惑瞬间解开。二十多年来,他执着于长生丹的虚妄,却忽略了《抱朴子》中蕴含的化学之道。这些炼丹原料,不是用来追求长生的,而是用来造福百姓、保卫国家的!
天幕上的画面详细展示了火药的配方和制作要点:“硝石需提纯至白色晶体,硫磺需去除杂质,木炭需选用坚硬的青冈木烧制。三者按七硝一硫三木炭的比例混合,密封保存,遇火即爆。”同时,画面还展示了《抱朴子》中与化学相关的记载,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以硝石、硫磺合炼,可得烈焰”,并解释道:“这些记载,正是早期化学反应的雏形,您早已触摸到化学的大门,只是方向有误!”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葛洪激动得浑身颤抖,他快步走到案头,拿起《抱朴子》手稿,翻到记载硝石、硫磺的章节,上面的文字此刻变得清晰明了,“我多年炼丹,只知提纯原料,却不知其真正用途。若能将这些知识用于制作火药,既能开山修路,改善民生,又能抵御外敌,保卫国家,这才是真正的‘道’!”
天幕上的旁白继续说道:“葛洪先生,后世尊称您为‘华夏化学先驱’,您的《抱朴子》被视为化学启蒙宝典。放弃虚妄的长生丹,专注于化学之道,研究火药配方,您定能为东晋带来希望,为华夏文明添砖加瓦!”
听到“后世尊称您为华夏化学先驱”,葛洪的心中充满了自豪与坚定。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不如将学识用于实处,造福天下百姓。
天幕上的淡紫色光芒渐渐消散,巨大的天幕缓缓收缩,最终消失在天空中。但冲虚古观里的气氛依旧热烈,弟子们围着葛洪,兴奋地讨论着火药的制作和应用。
“师父,我们现在就开始实验吧!”黄野人急切地说道,“我们有现成的硝石、硫磺和木炭,只要按天幕所示的比例混合,定能制成火药!”
葛洪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笑容:“好!从今日起,我们放弃炼制长生丹,专注于研究化学之道,制作火药!黄野人,你带人提纯硝石和硫磺,去除其中的杂质;其他弟子,砍伐青冈木,烧制木炭,务必保证木炭的纯度;我则整理《抱朴子》中的相关记载,完善火药配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