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陈伟凡的平步青云引来了朝堂上下诸多侧目。一些老牌勋贵虽表面对他恭敬有加,暗地却对这骤然崛起的新贵心怀不满,时常在朝会之上对他的政令提议鸡蛋里挑骨头。
与此同时,后宫之中风云变幻。叶氏一族忌惮陈伟凡势力渐盛,恐其日后会威胁到自身外戚地位,于是授意一些御史台官员搜罗陈伟凡在处理政务中的把柄,试图以此打压他。陈伟凡自是察觉到了这暗流涌动,行事愈发谨慎,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弹劾他的奏疏还是如雪片般飞向御前。
皇太女知晓丈夫处境艰难,在皇宫之中与各方势力周旋,她以柔克刚,巧妙化解了多次叶氏一族针对陈伟凡的刁难。而陈伟凡也深知皇太女的付出,为了不辜负她的深情与信任,更加勤勉于政务,试图推行一系列改革以充盈国库、改善民生。他深入民间探访疾苦,了解到地方赋税不均、水利年久失修等积弊,决心大刀阔斧进行整治。
但改革之路阻碍重重,不仅有朝堂上守旧势力的反对,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纷纷阳奉阴违。陈伟凡没有退缩,他一方面联合志同道合的官员,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争取改革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派遣亲信暗中调查地方贪腐实情,准备雷霆出击,还百姓一个清明吏治。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涉及多个省份、错综复杂的贪腐网络逐渐浮出水面,陈伟凡知道,大明王朝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而他必须站在风口浪尖,为国家、为皇太女闯出一条光明之路……
叶氏一族所作所为,让卫文帝龙颜大怒,让御史台彻查此事。
御史台领了圣命,不敢有丝毫懈怠,当即调集诸多精干御史,秘密展开调查。这些御史们或乔装改扮深入市井,从百姓的闲言碎语中探寻线索;或明察暗访各地商户,核查叶氏一族名下产业的往来账目,但凡有一丝异样,皆详细记录在案。
随着调查的推进,叶氏一族那惊人的贪腐行径逐渐浮出水面。他们不仅在地方上巧立名目征收重税,中饱私囊,致使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还在诸多朝廷工程招标中暗箱操作,以次充好,将巨额的工程款收入囊中,导致诸如堤坝修筑、官道修缮等工程质量堪忧,隐患重重。
朝堂之上,陈伟凡见时机已然成熟,便挺身而出,将御史台搜集的如山铁证一一呈递御前。卫文帝看着那满是罪证的奏疏,双手气得颤抖,拍案怒斥叶氏一族的胆大妄为,朝堂气氛瞬间凝重如铅。
叶氏一族见东窗事发,起初还妄图垂死挣扎,凭借多年编织的关系网四处打点,想要堵住悠悠众口、混淆视听。但卫文帝此次决心已定,下旨严惩不贷,彻底清查与叶氏一族有所勾结的官员,绝不姑息。
一时间,京城内外风云变幻,刑部大牢里关满了叶氏一族的亲眷骨干以及那些收受贿赂的官员。陈伟凡趁机向卫文帝进言,提出一系列整改措施,旨在重新梳理官场秩序、规范税收制度,让大明王朝的吏治重回清明,经济重回正轨。卫灵也在后宫之中,以柔婉之姿抚慰皇帝,为陈伟凡的建言助力,夫妻二人同心,期望能一扫王朝阴霾,开启全新的盛世华章……
卫文帝见陈伟凡如此优秀,便封为东宫泰康伯,家族为潮州古城第一世家。
陈伟凡受封之后,潮州古城的陈伟凡家族更是声名远扬。家族府邸前每日车水马龙,前来道贺巴结之人络绎不绝,可陈伟凡却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严令家人低调行事,不得有半分骄纵。
在潮州当地,陈伟凡家族一直乐善好施,如今荣耀加身,更是加大了对民生福祉的投入。他们出资修缮年久失修的学堂,高薪聘请德高望重的夫子前来授课,为的是让潮州子弟都能有学可上,有识可长,一时间,潮州学风大盛。还斥资兴修水利,引清澈水源灌溉农田,原本贫瘠干旱的土地渐渐变得肥沃,庄稼收成逐年递增,百姓的日子愈发富足。
然而,朝堂之上风云依旧变幻莫测。虽陈伟凡凭本事与功绩站稳脚跟,但仍有一些势力对他虎视眈眈。边疆的战事悄然吃紧,有大臣在朝会上举荐陈伟凡前往督战,明面上是看重他的才能,实则暗藏祸心,想让他远离京城这权力中心,陷入边疆的泥潭,万一战事不利,便可借机扳倒他。
皇太女知晓此事后,心急如焚,她在后宫中多方奔走,恳请姨皇收回成命。陈伟凡却坦然一笑,安抚妻子道:“为国效力,本就是臣子本分,况且若能护得大明边疆安宁,也不枉此生所学。”言罢,毅然领命奔赴边疆。
陈伟凡抵达边疆后,并未急于求战。他深入军营,了解士兵疾苦,提振士气;又与当地将领细细研讨地形、分析敌情,发现敌军屡次侵扰皆因我方一处战略要地防御薄弱。于是,他着手加固工事、调配兵力,还巧妙运用计谋,离间敌军内部,让其自顾不暇。数月之后,边疆局势渐稳,陈伟凡凭借卓越的军事谋略,成功击退敌军侵扰,凯旋而归。经此一役,朝堂上下对他更是钦佩有加,卫文帝龙颜大悦,欲再次加封,而陈伟凡却婉拒殊荣,只求能让他继续为大明、为百姓做些实事……
喜欢异世界的大明天下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异世界的大明天下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