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慕微和陆思远的后续,姜蕴宁没有过问。
但是,从接下来早起锻炼时,她再也没听到陆思远那声“姐姐”可知——情况应该不妙。
宋慕微依旧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在家里待了几天,随后便返回了京市。
没有解释。
只是临走前抱着姜蕴宁时,力道比平时更紧了些。那一刻的迟疑和不舍,藏也藏不住——她是真的,很喜欢这个姐姐。
而此时的姜蕴宁,也迎来了新学期。
她没有出现在高三的课堂上,而是再次出现在【辰光机电】。
不过,这一次,她的到来收获了从上到下满满的善意问候。
所有人的眼神都毫不掩饰地传达出一个意思——
请一定,怼死这帮不可一世的德国专家们。
原定的德国翻译在京市临时抽不开身,对接工作出了岔子。前两天,姜辰无奈之下,只能向姜蕴宁求助。
姜蕴宁是毫无压力的,看着姜辰秘书给她的那些项目资料甚至觉得想笑,看来上次怼轻了。
华国鼓励具有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的企业深度参与高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军民融合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
辰光机电始终紧盯科研前沿,此次引进德国高温超导限流器的核心技术,旨在研制国内首台具备自主工程能力的超导限流器样机,填补关键装备领域的空白,推动核心技术国产化。
项目由企业技术部部长杜怀中牵头主导,牵涉范围广、技术门槛高,被列为重点攻坚课题之一。
尽管“龙跃-F1高精密电驱平台”项目仍在稳步推进,辰光机电仍然同步启动了这项华德合作项目,在引进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围绕国产化方向展开联合攻关。两项技术路径虽各有侧重,却在动态控制、功率调节与散热管理等底层逻辑上高度契合,形成企业技术体系的有机延展。
“龙跃-F1高精密电驱平台”项目,正是上次被驳回后,在姜蕴宁的协助下才得以顺利过审的那个。虽然这次他又临时把她请来帮忙,但姜辰心里其实也没底。
姜蕴宁将协议书上写的“华德联合攻关”重重地圈了起来。
说得好听是联合攻关,实际上的技术接触却完全不对等。对方只愿意开放部分外围设计和软硬件接口,核心低温冷却控制系统等仍是黑箱处理(Black box treatment)。
业内人士都明白,超导技术的“核心”不仅在于材料本身,更在于如何确保材料在临界温度下稳定运行。再优秀的材料,若冷却系统不到位,便无法实现超导状态,甚至可能损坏材料。
因此,冷却系统的复杂性不容小觑,它涵盖温度传感、流量调节等关键环节,堪称技术瓶颈中的重中之重。
由此可见,对德方而言,华国不过是个买方——参与安装,提供场地,适当测试,仅此而已。
当杜怀中带着姜蕴宁走进会议室时,眼前的场景几乎与上次一模一样。
室内五位德国专家中,有四人正谈笑风生,神情轻松,仿佛是来度假而非开会。
杜怀中走在最前面,德国专家见到他,脸色依旧,没有丝毫波动。
这时,被杜怀中挡住的姜蕴宁走到旁边,一个惊喜的声音传来——
“Frau Jiang!”(姜小姐!)
姜蕴宁抬头,看见一个不算太熟的熟人——克劳斯。
他声音中的惊喜太过突兀而明显,瞬间让会议室陷入一片寂静。
“Ja, Klaus, es freut mich, Sie wiederzusehen.”(是的,克劳斯,很高兴再次见到您。)
姜蕴宁神情从容,既不显得过于热络,也不过分冷淡。
然而克劳斯丝毫不介意,她对他来说,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见到她。
如果有机会,他还想劝她去德国深造。
是的,他依然没有放弃这个念头。
另外四个德国人显然十分惊讶,面前这个年轻女孩有什么特别的吗?值得他这么……上杆子?
从他们踏上这片土地开始,就一直是鼻孔朝天的状态,什么时候这么积极主动热情地对一个人?
关键是,对方只是个年轻的女孩,看那脸上的稚气,都不知道满十岁了没有!
克劳斯显然意识到,此刻并非交谈的最佳时机。他向姜蕴宁微微点头,随后坐下。
他察觉到同行几人的疑惑目光,不做解释,神色自若。
反正,过了今天,他们迟早都会成为他阵营的一员。
这一点,毋庸置疑。
人到齐了,便直接开始今天的会议。
德方团队由五人组成,其中四位是技术专家,分别负责冷却系统、材料研发、电控技术和系统集成。
而贝克尔则作为项目经理兼商务主管出席,主要负责协调项目进展及商务谈判。
德方四位技术专家面带轻松自信的神色,显得高高在上;贝克尔则稳坐中央,表情沉稳而带着一丝商谈的敏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