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将了德方团队一军之后,姜蕴宁深藏功与名。
回到学校后,她依旧如往常一样,一心二用。
除了偶尔杜怀中会上门,就二次验证中的技术问题与她沟通,其余时间,她几乎全身心投入到芯片领域的知识补课中,连计算机方向的前沿研究也不曾放过,努力在为下一场技术战默默积蓄力量。
在二次验证成功之后,德方团队也终于给了回复。
这天,德方团队率先提出一个初步方案——
他们建议,先按照华国的方案,在现有控制系统中增加一套前馈预测模块,作为试点验证,观察实际效果,再决定是否深入合作。
姜蕴宁仔细审阅后,果断拒绝,“合作的信任基石不应该由我们单方面贡献核心技术。我们这套温控模型是华方团队核心积累多年、集中攻关数月才研发出来的成果,绝不会拿出来单方面‘试水’以换取信任。”
她坚定地说:“真正的合作应是双方技术实力的交锋与融合,双方都应拿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共同承担风险与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真正的互信和长期合作。”
德方团队一时无言,显然被这番话语激起了新的思考。
杜怀中抽着嘴角听姜蕴宁侃侃而谈,据姜总所说,姜蕴宁正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数月,哪来的“核心积累多年、集中攻关数月研发才研发出来成果”?
姜蕴宁继续强调,“德方同样需要拿出关键技术,展示诚意和实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单方面承担风险的不公平局面,为未来的长期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多次博弈,德方专家团队终于松口,“姜小姐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愿意展示在超导制膜技术方面的核心实力,积极参与联合开发与验证。毕竟,只有双方技术真正融合,才能实现最优效果。”
至此,姜蕴宁算是大获全胜。
接下来的团队合作细节,便由杜怀中负责具体推动。
杜怀中点头道:“那我们就成立联合技术团队,双方人员共同参与项目推进,明确责任划分和风险控制机制。合作的每一步都要做到透明、互相监督,确保双方利益均衡。”
会议室气氛逐渐缓和,双方技术负责人开始交换技术资料,探讨技术对接的细节。
进行到这一步,紧绷了这么多天的杜怀中终于狠狠地松了一口气,他心知这场谈判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
经过几轮讨论,双方敲定联合技术团队成员。
华方选出五名技术骨干,涵盖温控模型开发、算法优化和系统仿真等核心领域;德方则派出同等规模专家团队,开放其超导制膜相关参数区间,配合进行温控条件下的工艺适配与工艺窗口验证,同时主导膜层性能在集成过程中的稳定性调试。
简单点说就是,华方负责温控模型的开发与优化,德方则根据模型提出的新反馈逻辑,调整自身的材料与制程参数,确保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实现高度兼容。
联合团队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办公室,由双方各派一名项目负责人共同主持,确保信息透明,协调顺畅。
第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针对前馈预测模块在实际系统中的适配性进行联合测试。
华方负责温控模型的参数调校与逻辑完善,德方则根据模型需求,调整其超导制膜工艺中的关键制程参数,以保障系统在不同温控策略下的性能稳定。
双方团队需共享测试数据与实验环境,协同开展验证,逐步推进仿真比对与实地测试。
杜怀中作为华方项目协调人,全程带队参与,确保核心技术的应用不偏离安全边界。
双方一致同意,一切技术成果及知识产权均实行共同所有,合作成果将作为未来深化合作的基石。
随着项目正式启动,两个团队紧密配合,开始了充满挑战的攻关之路。
***
这些天来,随着老妇人口供的确定,以及对当年知情人的陆续走访,顾清韵一案的真相已基本水落石出。
警方也正式通知家属,可以将她的遗骨领回,妥善安葬。
这一纸通知,像是在漫长黑夜中点亮的一盏灯,虽不炽热,却终于让等待多年的亲人,在冥冥之中,有了方向。
宋怀章一家抵达殡仪馆时,姜爸爸姜妈妈已经站在门口。
他们神情肃穆,没有插言,只是低调陪同着宋慕微,像是在履行一场安静却郑重的告别。
宋慕微捧着那束白菊,站在顾清韵遗像前,一言不发,肩膀轻微颤抖。
姜妈妈站在她身后,手轻轻扶住她的背,没有说话。
这一别,是他们送别那个他们曾错认为自己女儿的孩子的母亲。
姜妈妈站在宋慕微身边,轻声说:“你妈妈会听得到的……好好跟她说说话。”
她眼圈红了,却努力站得笔直,没有落泪。
“妈妈,我们来接你回家了……”她哑着嗓子,眼眶通红。
姜爸爸则默默走到顾清韵遗像前,深深鞠了一躬,没有说话,只是一言不发地站了许久,像是对她、也对命运,交出一个迟来的尊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