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歆再次拨通电话,刚响一声,冯东林立刻接起。
“她说可以。现在我让她接电话。”林歆连招呼都没打,直接把电话塞到姜蕴宁手里。
“喂,学长你好。”
“学妹你好。是这样的,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教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思路。”
说起来,冯东林本来也不是非要找学妹请教。可眼下这题他问不了导师——
以前顾老师还算亲切,肯耐心讲解。可自从去年有次想亲自招一个天赋惊人的高中生未果之后,似乎对“天赋”二字格外敏感,开始变得苛刻起来。
遇到学生提问,他常常反问一句:“这种题人家高中生都能做出来,你一个研究生,怎么还有脸问我?”
也正因此,冯东林早就习惯了凡事先靠自己。
只是这回,他实在有些想听听——那个在论坛上三分钟讲透综合题的“学神学妹”,会怎么思考这个问题。
作为顾老师“打击式教育”的受害者之一,冯东林心里早就积攒了许多委屈和不甘。
他曾一度以为,那只是激励的一种方式。可时间久了,他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能力不行。
但现在,他不想再逃避。
看完那个帖子,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不能总靠“躲进论坛”寻找喘息的出口——他得正面突破。他要让顾老师知道,当初选择自己,并不是一个错误。
他要站起来,支棱起来,不是为了赌气,而是为了证明:自己,仍然热爱数学,也有能力攀上更高的山。
哪怕现在是从一个大一学妹那里汲取灵感,也无所谓。学术没有高低之分,关键是,自己不能一直停在谷底。
“喂?你方便现在听我说题面吗?”冯东林声音恢复了几分清亮,整个人也像重回了那个刚考上京大、满怀憧憬的自己。
电话那头的姜蕴宁轻声应了:“好啊,你说吧。”
“我正在研究一个二维的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冯东林顿了顿,像是在脑中组织语言,“形式是……你可以理解成是那种多稳态反应系统,我选的反应项是 ……,其中a 是在 (0,1) 之间的一个常数。”
姜蕴宁一边听,一边在纸上默默写下公式,眉头微微一挑,“嗯,三稳态,带分岔结构的反应项。你是想分析它的稳定性演化?”
冯东林原本还有些迟疑,甚至在电话拨出去之后一度后悔——
自己一个研究生,竟然向大一新生请教问题,是不是太冲动了?
万一她听不懂呢?
万一他得从头解释偏微分方程?
可就在姜蕴宁轻描淡写地说出“分岔结构”的那一刻,他忽然安下心来。
对方不仅听懂了问题,甚至一下子点中了研究的核心。
这一刻,他的心情既激动又复杂。
“对,我用有限差分加C-N法做了数值模拟。”冯东林解释,“但奇怪的是,无论参数怎么调,计算总是发散,没法稳定下来。”
冯东林叹了口气,“我已经把参数换了好几组,网格和时间步长都重新调过,每次都发散。所有这些情况我都反复验证过了,问题始终没解决,所以才想请你看看,是不是我哪步理解错了。”
“边界条件呢?”
“我是用第一类边界条件,即狄利克雷边界条件,固定值的那种。试过换成第二类边界条件,结果还是不收敛。”
姜蕴宁沉默了几秒,然后轻轻问:“诺伊曼边界条件也没用的话……你有没有对 f(u) 的非线性做谱分析?比如算一下在……附近的雅可比矩阵?你现在这个 a 是多少?”
“0.3。”冯东林有些犹豫地回答,“但我还没做谱分析,只是看了下解的演化趋势。”
“那你可能卡在霍普夫分岔附近了。”姜蕴宁语气淡淡地道,“如果系统的线性化矩阵有一对共轭纯虚特征值穿越虚轴(实部由负变正或正变负),且满足一定非退化条件,就发生霍普夫分岔,这个你应该知道。尤其是 a=0.3,三个稳态间张力不够,C-N在这种结构上可能反而不稳定……”
冯东林一愣,缓缓坐直了身体。
那一瞬间,他就像听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维度的数学视角——一种既简洁又犀利的理解方式。
理工科思维帮助姜蕴宁快速从实际模型和动力学角度切入,关注系统稳定性和临界条件。
而冯东林纯数学背景则让他更注重形式化计算和理论证明,缺少对物理意义和工程背景的直观理解。
“你不如切成两个阶段,一个在每个稳态附近线性化,用显式Euler法先试试,观察谱半径变化,再切回隐式方法。”
冯东林听着,眼神渐渐明亮起来:“听你这么一说,我之前只看数值演化,没想到还要从谱的角度去判断稳定性……这确实开了我的眼界,给了我全新的思路。”
“你之前做过相关模型?”他下意识问。
“没做过这个,但之前研究稳定性理论的时候玩过类似的动力系统,”姜蕴宁顿了顿,又说,“而且你那个 f(u),我之前见过一个结构相近的方程,那时候也折腾了好久。”
“……你之前就看这种函数结构了?”冯东林有点语塞,“初中?高中?”
姜蕴宁没有回答,而是回到刚才的话题,“你先试一下那方法,如果有问题再说。”
“谢谢你,学妹。”冯东林说得很诚恳。
他脑中那些死结,一下被轻松解开了。
电话挂断了之后,姜蕴宁转头,对上三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啥……情况?”
“宁宁,为什么研究生的问题,你都能处理?”
“因为我闲着没事干……学得比较杂,比较多?”
张琪、林歆、徐然然:“……”
那是京大数学,不是小学一年级数学。
我们也闲着没事干,怎么处理不了京大数学系研究生的问题?
终于理解了——
人和人的沟通,有时候没有用……
对方,压根子不是人。
三天后,冯东林的研究终于迎来关键突破。
汇报当天,他将自己的研究进展小结发给了顾老师。
回应很简短,只有一句话——
“到办公室来。”
喜欢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