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诩姜蕴宁头号小迷妹的陈小花加入“逐光计划”之后,让顾远舟真切领略到了什么叫“姜蕴宁2.0”。
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遇到的所有复杂的问题,她都处理得游刃有余。
顾远舟甚至开起玩笑,“陈工,姜蕴宁会推荐你,是不是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你把她这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了,所以她才推荐你?”
陈小花板着脸,严肃地回答:“顾主任,姜工是我的偶像,而且是超级偶像。”
“看出来了,你这严肃的样子,和她倒是有几分相似,年纪轻轻就一把年纪。”顾远舟嘀咕。
陈小花瞬间睁大了眼睛,喜出望外地喊道:“真的吗?顾主任和偶像很熟吗?我真的和她很像吗?你快告诉我,哪里像?她平时都是怎么做的?我好好学学。”
她的嘴就跟小钢炮似的,巴拉巴拉一堆问题。
陈小花一点都也没觉得“一把年纪”是磕碜人的话,她的脸上闪烁着迫切而又兴奋的光芒,好像找到了通向偶像的捷径。
顾远舟失笑摇头:“现在就不像了。姜蕴宁她没你这么多问题。”
陈小花:“……”
她愣住了,惊喜的表情僵了两秒,仿佛灵魂受到了暴击。
然后,陈小花立刻切换成严肃的面容,用一本正经的语气问道:“顾主任,那现在呢?”
顾远舟:“……”
其他不说,姜蕴宁要是知道她有这么一个活宝粉丝,不知道是什么感受。
与此同时,他们口中的姜蕴宁仍然坚守在实验室里,与团队里的科研人员一同分析数据。
高低温循环测试正在紧张进行,而其中一组数据总是偏离预期,无论如何调整参数,曲线仍旧出现异常。
姜蕴宁蹙起眉头,仔细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着,调出各类历史数据仔细进行比对和核查。
“孙工,再检查一下前一轮测试的温度曲线和推力响应记录。”姜蕴宁沉声说道。
孙俊凯皱了皱眉,带着疑问问道:“姜工,你是怀疑这组数据的问题并不是这一轮才出现的?”
姜蕴宁点头:“有这个可能。我们要排除一下,是不是前几轮的测试中就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异常迹象。”
江琳迅速反应过来,补充道:“也就是说,问题是渐进式的。从之前几轮测试就开始累积,比如材料老化、接口松动、传感器漂移之类的?”
“对。”姜蕴宁目光落在屏幕上,神情专注,“把几轮的数据叠加比对一下,看看是否都有细微偏差。如果这些偏差在持续扩大,那我们现在看到的异常,其实是早就埋下的隐患。”
她顿了顿,“当然,也有可能只是偶发现象。如果只有这一轮有问题,那更可能是环境或操作导致的偶发异常。”
孙俊凯按照要求,最近十轮的数据调出来,对比了一下曲线,在最近五轮数据曲线上,他看到了一个点,将曲线放大了之后,他才确认,果然之前就已经有微小异常,只是因为太小了,所以被他们忽略了。
孙俊凯按照姜蕴宁的要求,将最近十轮的测试数据调出来,仔细对比每一条曲线。
他把屏幕拉近、放大到每一个测量点,逐条检查温度与推力响应的变化。
在最近五轮的数据曲线上,他终于锁定了一个微小的异常点。曲线在该点略微偏离预期,幅度小到如果不放大看根本看不出来。
孙俊凯心头一紧,小心翼翼地将这一点与前几轮和后几轮的数据叠加比对,屏幕上的数字和曲线一一对应。果然——这个微小异常并非偶然,而是在几轮测试中逐渐累积、慢慢扩大。只是因为最初偏差太小,团队未曾注意,直到最近这一轮才被发现,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孙俊凯轻轻吸了口气,赶紧向姜蕴宁汇报,“姜工,我确认了,这组异常早在前几轮就存在,只是幅度太小,之前没引起注意。”
姜蕴宁走过去,盯着屏幕上孙俊凯指出的微小异常点,仔细比对数据后,沉声说道:“确实是累积问题,这正是我们要找的。微小的累积偏差,往往比突发异常更危险。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些偏差放大分析,找到具体原因。”
她拍了拍手,引起实验室内所有科研人员的注意:“江琳、许小小和方思琦,你们三人协助孙俊凯对异常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苏修远和何景澄,你们负责整理台架数据并监控剩余测试轮次的实时响应,确保任何新异常都能立即捕捉到。其余人,检查各自负责的子系统状态,确认传感器、连接器和台架设备运行正常,随时准备提供支持。”
她目光在实验室里扫过一圈,语气平稳却充满威严:“请大家注意,按照这次撞击器的要求,每一个细微波动都可能暗示潜在风险。务必认真,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实验室里,仪器嗡鸣,数据曲线在屏幕上跳动。
所有人都按照姜蕴宁的指示迅速行动起来,分工明确,互相配合。每个人动作快速而专注,低低的讨论声和键盘敲击声交织在一起。
窗外夜色渐深,实验室里的灯光依旧明亮,仪器嗡鸣声不绝于耳。
任何疏忽都可能被放大成几米甚至几十米的轨迹偏差,所以,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喜欢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