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时候,他们把车藏在沙丘背面,队员们趴在滚烫的细沙里,只露出眼睛和枪口,用潜望镜观察远处的情况 ,
沙漠的正午气温高达五十度,烫得人皮肤发疼,队员们只能靠少量饮水降温,连呼吸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扬起的沙尘暴露位置。
1 月 19 日深夜,宰赫兰空军基地的灯光终于出现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像一片闪烁的鬼火。
祁同伟让全地形车停在离基地五公里外的沙丘后,然后带着两名队员匍匐前进,抵近侦察。
他用 AN/PVS-14 夜视仪观察着基地的布防:外围有三道带刺铁丝网,每道铁丝网之间相距十米,埋着反步兵地雷;
每隔五十米就有一个岗哨,岗哨里的美军士兵抱着 M16A2 步枪,腰间挂着手榴弹,岗哨旁还架着 M2HB 重机枪,
枪口对着沙漠方向;基地内部的跑道上停放着三十多架 F-15C/D 战斗机,机翼下挂载着 AIM-120 中距空空导弹和 GBU-10 激光制导炸弹;
核心区域的地下地堡入口在基地西侧,由两名美军宪兵持枪守卫,地堡上方还有四个监控摄像头,正不停转动。
“凌晨一点,发起突袭!”
祁同伟回到全地形车旁,压低声音对队员们下令,
“一组十人,负责剪开铁丝网,清除外围岗哨;二组十人,跟着我突袭地堡入口,解决守卫;三组十人,由赵政委带领,负责警戒,防止美军巡逻队增援。
所有人用消音武器,尽量不发出声响,三分钟内必须冲进基地。”
队员们纷纷点头,开始检查装备:
一组的队员拿出液压剪,测试着剪口的锋利度;
二组的队员将塑性炸药捏成小块,藏在战术背囊的外侧;
祁同伟则将AK74M 的全息瞄准镜调到夜间模式,又把一枚手榴弹的保险销轻轻拉开,握在手里。
凌晨一点整,沙漠的夜空中没有一丝月光,只有几颗星星在远处闪烁。
祁同伟扣动扳机,AK74M 的消音器发出 “噗” 的一声轻响,一颗 5.8 毫米子弹精准命中最外侧岗哨的美军士兵,
子弹从士兵的太阳穴射入,他甚至没来得及哼一声,就倒在了岗哨里。
几乎同时,一组的队员冲了上去,液压剪剪开铁丝网的声音在寂静的沙漠里格外清晰,他们分成两组,
一组清除剩下的岗哨,一组用探雷器排除反步兵地雷;二组的队员则跟着祁同伟,像猎豹一样朝着基地内部冲去。
“敌袭!”
一名美军巡逻队员发现了他们,刚要举起 M16A2 步枪呼喊,赵蒙生猛地甩出一柄飞刀,飞刀带着风声,
精准命中他的喉咙。巡逻队员的身体晃了晃,倒在地上,喉咙里涌出的鲜血染红了黄沙。
但他的喊声还是惊动了附近的美军 ,
基地内的警报声突然响起,红色的警报灯在夜色中闪烁,美军士兵从营房里冲出来,手里的步枪开始朝着沙漠方向盲目射击。
“加快速度!”
祁同伟大喊一声,带领二组队员朝着地堡入口冲去。
岗哨里的两名美军宪兵举枪射击,子弹在沙地上溅起一串火花。祁同伟侧身翻滚,躲到一个沙袋后面,抬手就是两枪,子弹命中宪兵的胸口,他们闷哼一声,倒在地上。
地堡入口的铁门紧闭,祁同伟让队员们退到安全距离,然后将塑性炸药贴在铁门上,拉响引信 ,
“轰” 的一声巨响,铁门被炸开一个大洞,硝烟弥漫中,祁同伟率先冲了进去,AK74M 的枪口对准地堡内的通道。
地堡里的美军士兵正拿着 M4 卡宾枪冲过来,祁同伟扣动扳机,连续点射,三名美军士兵应声倒地。
队员们跟着冲进去,在地堡的通道里与美军展开激战 ,
通道狭窄,美军的重武器无法展开,只能靠步枪射击;而特战队员们则利用地形优势,时而隐蔽射击,时而近身格斗,祁同伟甚至用枪托砸晕了一名美军士兵,夺过他的手枪,反手击毙了另一名冲过来的敌人。
短短十分钟,地堡一层和二层的美军就被肃清。
祁同伟带领队员冲到三层牢房,用液压剪剪开牢门的锁 。
可当牢门打开的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牢房里空无一人,只有地上散落着几片深绿色的军服碎片。
祁同伟蹲下身,指尖捏起那片深绿色军服碎片,粗糙的布料纤维上还沾着一丝未干的血迹。
作为侦查学博士,他对各国情报机构的制服材质了如指掌,
这是苏军克格勃特种部队专用的斜纹棉布,
经纬密度高达每平方厘米 40 根,边缘还留着东德产缝纫机的锁边痕迹。
他猛地攥紧碎片,指节泛白,瞳孔骤缩如针:“是克格勃的人!他们抢先一步,把程副局长劫走了!”
“这群阴沟里的老鼠!” 赵蒙生一拳砸在冰冷的地堡墙壁上,指骨撞得生疼,墙面簌簌落下粉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