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曼哈顿,亚历克斯·格林位于顶楼的私人录音室。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繁华的城市天际线,室内是顶级专业的设备和一种混合着咖啡、旧皮革与昂贵音响器材的独特气味。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名为“专业”的压力。
卡布叻五人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对面是穿着休闲却气场强大的亚历克斯·格林本人,以及他的两位助手。寒暄过后,很快进入了正题。
挑战,几乎是从第一秒就开始显现。
首先是语言。尽管周深和周浅的英语还算流利,能够进行基本沟通,但涉及到音乐专业术语和细微的情感表达时,障碍依然存在。周星星和周可可则几乎完全依赖队友的即时翻译,这让他们在讨论中显得有些被动和疏离。亚历克斯语速很快,带着浓重的纽约口音和行业内的俚语,有时一个精妙的比喻或建议,需要反复解释才能被完全理解。沟通的延迟和可能的误解,为合作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阴影。
更大的问题,来自于音乐理念的根本性差异。
亚历克斯播放了一段他准备的Demo小样。强劲的电子节拍、复杂的合成器音效、充满都市感和律动感的编曲,典型的、制作精良的欧美流行风格,旨在第一时间抓住听众的耳朵。
“酷!”周可可听完,眼睛一亮,身体不自觉地跟着节奏晃动。这种风格对他很有吸引力。
周星星则微微蹙眉,似乎觉得有些……吵闹和直接。
周深和周浅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谨慎。这段音乐很“潮”,制作水平无可挑剔,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
“Alex,”周深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委婉地表达,“这段音乐很棒,节奏感很强。但是,我们团队的声音特质,可能更适合一些……更有空间感和叙事性的编曲?比如,是否可以加入一些东方的元素,像古筝、箫,或者更注重旋律线条和人声的层次感?”
亚历克斯挑了挑眉,身体向后靠在沙发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空间感?叙事性?当然,人声是核心。但我们需要一个更现代、更国际化的‘外壳’来包装它。东方的乐器?”他摇了摇头,语气直接,“风险很大,容易显得陈旧,或者……像旅游宣传片。我们要做的是流行音乐,是能冲击公告牌(Billboard)的作品,需要更直接的冲击力。”
这时,周浅开口了,他的英语清晰而冷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格林先生,我不完全同意。‘国际化’不等于放弃独特性。卡布叻的魅力,恰恰在于我们声音中蕴含的东方底蕴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如果只是套用现有的流行模板,那我们与其他欧美组合的区别在哪里?我们的‘唯一性’又如何体现?”
他的话语直接,甚至有些尖锐。录音室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亚历克斯的助手微微皱了下眉。亚历克斯本人却似乎对周浅的直接产生了兴趣,他坐直身体,目光锐利地看向周浅:“‘唯一性’?年轻人,市场只认可以识别的成功模式。独特性需要建立在可接受的基础上。过于强调‘东方’标签,可能会限制作品的传播广度。”
“但妥协核心特质去迎合市场,得到的可能只是短暂的关注,而非长久的认同。”周浅毫不退让,语气平静却坚定,“我们之前的成功,正是基于对自身特色的坚持。”
周深暗中拉了拉周浅的衣袖,示意他缓和一下。卡布沉默地观察着,周星星和周可可则紧张地看着这场无声的交锋。
第一次创作会议,就在这种理念碰撞、各执一词的微妙气氛中结束了。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进展,反而凸显了横亘在双方之间的巨大鸿沟——不仅仅是语言,更是深植于文化背景和商业逻辑中的音乐理念差异。
回程的车上,气氛有些沉闷。
“那个老外好像不太喜欢我们的想法。”周可可嘟囔道。
“不是不喜欢,是思维方式不同。”周深揉了揉眉心,感到一丝疲惫,“他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考虑的是最大公约数。而我们,想坚持自己的根。”
周浅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纽约街景,冷声道:“如果合作意味着完全放弃自我,那合作的意义何在?”
卡布缓缓道:“需要找到平衡点。既展现我们的特质,又能被更广泛的听众接受。这需要时间和智慧。”
新的舞台已经铺开,但第一步,就遇到了坚硬的壁垒。卡布叻的“世界之声”之旅,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成为了他们面临的首要难题。
喜欢周深应援文合集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周深应援文合集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