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传送阵越过三山七水,王举踏入一地。
禾黍国。
此地阡陌纵横如棋枰,青穗垂天接云根。此国不尚杀伐,专修农道,以九穗禾为图腾,举国皆奉后稷先农。
苍穹呈玄黄之色,云气聚散皆循四时。
日月升降与作物荣枯相合,子时月华最利灵稻抽穗,辰时日光偏助金黍灌浆。
空中弥漫生生之气,非灵气之暴烈,乃厚土之绵长。
吐纳间,肺腑自有五谷清香。
王举立于田埂,深吸一口带着泥土芬芳的生气,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此方天地道韵之和谐,隐约能和清虚宗仙门媲美。
“好一方生生福地!”
他心中暗赞。
农道,并非凡俗耕种,而是直指生长与收获的天地至理。
此处弥漫的生生之气,如大地般厚重绵长,滋养万物而不争,正是修行中难得的温养之道。
他举目望去,但见:
有老农拄锄,观苗间枯荣。
稚童嬉戏于陇上,引动周遭禾苗轻轻摇摆。
更远处,有修士以甘霖诀浇灌灵田,每一滴雨露皆蕴含勃勃生机,落入土中,竟让那灵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抽穗扬花。
此情此景,让他对“道”的认知又开阔几分。
杀伐征战是道,雷霆毁灭是道,而这默默生长、春华秋实,亦是大道显化,甚至更贴近天地本源之德。
他心有所感,混沌道基竟自发运转,缓缓吸纳一丝此地独有的生生之气。
那气息入体,并未与其它道途秘力冲突,反而如温润泉水,滋养着先前因强行开辟震窍而略有损耗的经脉窍穴,带来一种难言的舒适与安定。
“若在此地潜修一段时日,或能助我平复震窍初开的躁动雷息,调和阴阳,夯实根基。”
“吾道海纳百川,岂能缺少农桑?此地生生之道,正可补全混沌窍内灵田的造化玄机。”
王举心中思忖,对这禾黍国不由生出了几分停留之意。
当下运转功法,将周身弥漫的生生之气徐徐引入混沌窍中央的那方灵田。
那黄蒙蒙的道韵如春雨润物,渗入灵田贫瘠的土壤。
原本板结的息壤竟开始松动,田畔悄然浮现出土黄色气韵。
王举在田埂静修七日,周身躁动雷息渐被浑厚地脉之气抚平,震窍内新生的雷霆亦添了几分温润之意。
他心念微动,收了功法,周身外放的丝丝雷息尽数收敛,整个人气息变得朴实无华,如同一个寻常旅人。
随后起身,步向禾黍国国都方向。
既欲借农道补全己身混沌灵田,光吸纳此地生气远远不够,自当明了此道根本修行法门。
对于农修境界,他并非一无所知。
彭稀爷爷修行的便是农道,此道玄妙,确非同一般。
别的不说,当年彭稀道心破碎,几近废人,便是其爷爷彭骁施展一手玄奥的 “黍珠补心” 之法,凝练生机道种,硬生生为其修补弥合了破碎道心,此事给王举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念及此,王举又想起一事。
尤记得初遇彭骁时,对方还用灵植“换”走了自己的米虫。
……
据他所知,农修四境大抵划分为:青苗境、灵植境、枯荣境、造化境四境。
而彭稀的爷爷,便是二境农修,灵植境的老修行。
“知其境,不明其法,终是镜花水月。”
光知道境界划分,若无具体修行法门引导,难以真正踏入此道门槛,更遑论滋养混沌灵田。
他行至国都嘉穗城,此城城墙竟是由无数虬结的粗壮灵植根须自然盘绕而成,城门则是两片巨大的、散发着清香的翡翠色叶扉,看着生机磅礴。
城内景象更是奇异。
街道以温润玉石铺就,两侧没有店铺,而是一块块规整的灵田,种植着各式各样的奇花异草、灵谷宝药。
有修士在田中施展法诀,甘霖如丝,蕴含精纯生机;有修士对着一种七色堇低声吟诵古拙咒文,那灵植花瓣随之开合,吞吐霞光。
打探一会消息后,王举径直走向城中最为宏伟的建筑——神农殿。
此殿形如一棵参天古树,枝叶遮天,殿内弥漫着令人心旷神怡的草木清香。
此地乃是禾黍国农道传承的核心之地,哪怕似他这种外来人员,只要缴纳足够的灵石,也可获得农修之法。
殿内人员往来,大多气息平和,王举目光扫过,落在一处标注着 “农法初授” 的偏殿。
他并未犹豫,取出一个装满灵石的储物袋,置于偏殿执事面前。
那执事是位面容慈和的老者,神识一扫,便含笑点头,取出一枚散发着柔和绿光的玉简,以及三颗分别呈青、黄、褐三色的奇异种子。
“此乃《青苗蕴灵诀》基础篇,以及生机种、厚土种、灵根种各一。依法诀培育,三种子生根发芽之日,便是道友踏入青苗境之时。”
老者声音温和,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
王举接过玉简与种子,入手便感一股温润生机流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