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壮挺直腰板,用力一拍胸脯:“风小子,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把眼睛擦得亮亮的,绝不让害群之马混进来!”
“第三,活计要选对,工分要合理。这是‘以工代赈’能否成功的关键。”凌风用木炭在黑板上重重划出重点,“安排的劳动项目,必须遵循几个原则:一是不能影响、挤占本村社员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二是要选择那些对集体有长远益处、但平时因劳力不足而被搁置的工程项目;三是劳动强度和技术要求要适中,适合大规模劳力协作。眼下正是冬闲时节,我看有几个工程可以立即上马:比如,集中力量加固、扩挖村东头那个蓄水量不足的小陂塘,争取明年多蓄水;组织人力彻底清理、拓宽连接陂塘和主要田块的那几条淤塞严重的引水渠;还有后山那片坡度较缓、但乱石遍布的荒地,一直没来得及整理,可以安排人去捡石头、平整土地,明年开春或许能抢种一季荞麦或薯类。这些活,都是实打实的力气活,技术含量不高,正好适合安置的劳力。关于工分,”凌风看向一直凝神静听的老周,“周叔,麻烦您辛苦一下,参照咱们本村壮劳力完成同等强度、同等工作量农活的工分标准,结合安置民的实际劳动效率和粮食价值,核算出一个合理的工分单价。可以比本村标准略低一点,体现区别,但绝不能过低,要让人家看到希望,觉得付出汗水值得。口粮发放,必须严格与工分挂钩,每日结算,定期兑现,确保公平。”
老周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飞快地计算,不时点头:“嗯,风小子考虑得周到。工分是杠杆,既不能让他们觉得吃亏,也不能让咱们集体负担过重。我回去就仔细算,拿出个准数来。”
“第四,生活要隔离,管理要集中。这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潜在风险。”凌风的考虑极为周全,“安置点不能设在村里,更不能让安置民分散住到村民家中。我观察过,村南头那片旧的打谷场旁边,有几间以前用来堆放农具、现在基本闲置的旧库房,虽然破旧,但墙体还算完整。可以组织人手尽快修缮一下,屋顶补漏,墙壁堵缝,里面搭上大通铺,挤一挤,住下三十人问题不大。在旁边再搭一个简易但结实的草棚做伙房。让他们集中居住,集中开伙,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区域。日常管理,由队里指定一两名绝对可靠、责任心强、并且有一定威望的社员(比如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搭配一个机灵的民兵)常驻负责,统筹他们的伙食安排、物资分发和日常秩序维护。原则上,本村社员无事不得随意进入安置点区域,安置民未经允许也不得进入村内,减少双方直接接触的机会,从物理上隔离风险。”
“这个办法好!集中管理,清清楚楚,省得互相打扰,也安全!”妇女主任和其他几位队委都纷纷点头,认为这个方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安置工作对村民正常生活的干扰。
凌风这套环环相扣、虑事周详的方案,既体现了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又牢牢把握住了“劳动创造价值、按劳分配”的核心原则,同时通过严格的规矩和物理隔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安置工作对凌家坉自身秩序和安全的冲击。与会众人听完,心中原本的疑虑和焦虑被打消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有了明确方向的踏实感,会议的气氛也逐渐从最初的凝重和焦虑,转向了务实、高效和有条不紊的部署。
计划一旦确定,便迅速转化为雷厉风行的行动。第二天一早,凌家坉生产大队部门口的公告栏上,就贴出了一张用毛笔工整书写、盖着生产队鲜红大印的《凌家坉生产大队关于试点“以工代赈”安置部分受灾乡亲的暂行办法》,详细列出了安置原则、申请条件、劳动项目、工分口粮标准以及必须严格遵守的“安置民约”。同时,王福满和孙大壮带着几名精干的民兵,在村口显眼位置设立了一个简易的接待登记点,摆上桌椅,准备好笔墨,严阵以待,准备开始筛选前来投奔的灾民。
“凌家坉以工代赈,干活管饭”的消息,像一阵风似的,迅速在周边区域逃荒的人群中传开了。对于这些在死亡线上挣扎、饥寒交迫的人们来说,“以工代赈”虽然意味着要付出极其艰辛的劳动,但至少提供了一条相对稳定、有明确期望、能够靠自身力气活下去的生路,这远比漫无目的地流浪乞讨、前途渺茫要强上百倍。很快,便有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灾民,抱着最后的希望,陆陆续续、步履蹒跚地闻讯赶来。王福满和孙大壮打起精神,严格按照凌风制定的标准,像筛子一样仔细地筛选着。他们不仅询问年龄、籍贯、身体状况,更仔细观察来人的眼神、神态、言谈举止,优先挑选那些看起来身体相对结实、手掌有茧、眼神比较老实、明确表示愿意服从安排、吃苦耐劳的青壮年男子。偶尔,也会接收一两个身体强健、看起来能干重活、没有幼儿拖累的健壮妇女。每当遇到扶老携幼、或者明显病弱不堪的家庭,王福满和孙大壮只能硬起心肠,耐心地、反复地解释凌家坉能力有限,目前只能实行“以工代赈”,无力进行纯粹救济,并尽可能地将公社可能设立的集中安置点的大致方向指给他们。这个过程,充满了无奈、心酸和道德上的煎熬,看着那些失望乃至绝望的眼神,王福满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但为了保住凌家坉几百口人的生存底线,他们必须坚持这残酷的原则。
那些被初步选中的灾民,会被带到一旁,由孙大壮面色严肃、一字一句地大声宣读“安置民约”的全部内容,确保每个人都听清楚、弄明白其中的权利、义务和底线。在得到他们“愿意遵守”的明确答复后,才会被正式登记造册,然后由指定的民兵带领,前往村南头的临时安置点。
喜欢重生五八之灵泉空间护家人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重生五八之灵泉空间护家人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