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标语换成了“效率是效益”。
——
林可没有立即向院里举报。他了解赵志强——那是个为了部门利益可以牺牲原则的人,但并非彻头彻尾的骗子。更重要的是,他明白这不仅仅是岩土工程部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生态的缩影。
他选择了一个更温和的方式:邀请赵志强共进晚餐。
两杯酒下肚,赵志强打开了话匣子:“老林,我知道你对我有意见。但你以为我愿意这样吗?院里把收入作为考核硬指标,我们勘测收费标准还停留在十年前,不提价反而降价竞争。不提高效率,不多接项目,我拿什么发奖金?年轻人怎么养家糊口?”
“但这是底线问题。”林可给他倒满酒,“我们的设计关系到电力安全,万一因为勘测数据不准确导致事故,谁来承担责任?”
赵志强苦笑:“你以为我不怕?每天晚上我都睡不着觉。可是现实就这么残酷——要么一起沉沦,要么被淘汰出局。”
——
那晚之后,林可做了两件事。首先,他整理了一份详实的报告,不仅指出了勘测报告中的问题,还分析了可能导致的工程风险和长远损失。他没有把责任完全推给岩土工程室,而是从管理制度和行业现状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
其次,他主动联系了几家同行设计院,发起了一场关于“维护勘测设计质量底线”的研讨会。让他意外的是,响应者众多——原来大家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
在季度总结会上,林可的汇报引起了院领导的重视。更让人意外的是,赵志强站起来做了补充发言:“林工说得对,我们不能为了短期利益牺牲质量。我建议院里重新评估考核机制,给我们留出保证质量的必要时间。”
会后,两人并肩走在走廊上。
“谢谢你,老赵。”林可说。
赵志强摇头:“该我谢你。你让我想起了我们干这行的初衷——不是完成任务,而是承担责任。”
——
三个月后,设计院出台了新的质量管理办法,对勘测设计各环节给予了更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考核标准。林可和赵志强联手制定了一套野外勘测质量抽查机制,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周末,林可带着土建组的年轻人参观正在施工的永泉变电站。基坑中,工人们按照修改后的图纸进行桩基施工。李薇拿着标尺测量实际钻探深度,与新的勘测报告仔细比对。
“这次完全吻合。”她笑着报告。
林可点点头,抓起一把坑底的泥土,在指间揉搓。那真实而熟悉的触感,让他心中踏实——在这行干了三十年,他深知,唯有脚踏实地,才能撑起耸入云端的高塔。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电力设计院的日常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