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气氛微妙。谁都明白,这意味着主要完成人名单上,李蓉的名字会被边缘化。
“何主任,西藏项目的核心技术方案和关键难题都是我解决的,我认为由我参与申报材料撰写更合适。”李蓉直截了当。
何伟明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李工,工作是集体完成的嘛,不要过分强调个人贡献。你是老同志了,要有格局,多给年轻人机会。”
“我完全同意给年轻人机会,但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原则。”李蓉毫不退让。
“谁负责申报工作是我作为部门领导的决定!”何伟明沉下脸来,“不要以为技术上有点能力就了不起了,团队合作更重要!”
会议不欢而散。
第二天,李蓉发现何伟明开始绕过她直接向组员布置任务,有些甚至是她正在进行的项目相关工作。当一位组员困惑地向她确认工作要求时,李蓉才知道自己的工作被重新分配了。
她直接去找何伟明理论。
“何主任,为什么把我负责的项目转给他人?而且没有提前通知我?”
“部门人员调配是我的权力。”何伟明头都不抬,“你最近工作态度有问题,需要冷静一下。另外,年度绩效考核马上就要开始,我希望你好好反思,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
赤裸裸的威胁。李蓉感到一股怒火从心底升起,但她强压住了。
“我明白了。既然如此,规划部那个可行性研究您也另请高明吧。”她平静地说,转身离开。
“你!”何伟明在后面气得说不出话。
随后的几天,部门气氛诡异。何伟明在各种场合暗示“个别员工恃才傲物,缺乏团队精神”,所有人都知道指的是谁。同时,规划部的项目果然如李蓉所料,进展艰难,接手的老王叫苦不迭。
李蓉对这些冷嘲热讽充耳不闻,专心整理手头的技术资料。她预感风暴即将来临。
果然,周五下午,院长秘书突然来到新能源部:“院长请何主任和李工去他办公室一趟。”
何伟明脸色微变,强装镇定地问:“什么事啊?”
“不太清楚,只是让两位尽快过去。”
院长办公室里,气氛严肃。除了院长,还有规划部主任和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士。
“何主任,李工,这位是能源局创新处的赵处长。”院长介绍道,“他看了李工发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上的那篇关于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的论文,非常感兴趣,正好跟他们正在组织的一个重大专项高度契合。”
何伟明脸色变得难看。李蓉那篇论文正是基于规划部那个可行性研究的前期探索,当初何伟明以“不务正业”为由拒绝支持,她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
“我们正在筹备‘西南地区多能互补系统示范工程’,这是‘十四五’能源规划的重点项目。”赵处长对李蓉说,“您的论文提出的分层协同控制策略很有创新性,想邀请您担任技术首席专家。”
何伟明急忙插话:“赵处长,李工确实是我们部门的骨干,这个项目由我们部门来承担再合适不过,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赵处长礼貌但冷淡地回答:“何主任,这个项目是能源局直接抓的,需要的是李工这样有深入研究的技术专家。至于部门协作,后续我们再详细讨论。”
何伟明尴尬地点头称是。
离开院长办公室后,何伟明试图挽回局面:“李工,这是部门的光荣啊!这样,你手头的工作全部移交,专心负责这个项目,需要什么资源尽管提!”
李蓉停下脚步,平静地看着他:“何主任,按照设计院规定,参加这类外部重大项目需要部门推荐函。您之前不是说我的工作态度有问题,需要反思吗?我怕辜负您的期望,还是不要接这个重任为好。”
何伟明的脸瞬间涨红:“这个...之前是有些误会,李工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我会认真考虑的。”李蓉微微点头,转身离开。
一周后,设计院下发通知:为适应新能源业务发展需要,成立“多能互补技术研究中心”,直属院部管理,李蓉被任命为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离开新能源部那天,何伟明特意召开欢送会,说了许多赞美的话。李蓉只是礼貌地微笑,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在同事们复杂的目光中平静离开。
在新办公室安顿好后,她打开电脑,开始起草一份《跨部门协作工作机制建议》。她深知,一个何伟明离开了,设计院里还有无数个何伟明在各自的岗位上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改变这种局面,比单纯摆脱一个无能的领导更加重要。
窗外,阳光正好。李蓉深吸一口气,在键盘上敲下第一个标题: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部门协同与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她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一条艰难的路,但却是正确的路。在电力设计这个技术密集的领域,真正的变革从来不是靠迎合与妥协实现的,而是需要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坚持专业的定力。
而在这方面,她从未怀疑过自己。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电力设计院的日常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