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雪路玄踪·西域初劫
昆仑雪线在马蹄下碎成齑粉,孤鸿子负手立在商队首座驼峰上,剑鞘顶端的雪梅纹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三日前离开昆仑墟时,他特意将《昆仑太虚录》封入冰蚕绢袋,此刻隔着三层蜀锦仍能感受到内页微震——那是与水月剑共鸣的剑魄之音。玉衡骑在侧首青骓上,素白剑穗垂在马鞍,每过雪丘便扫出一道清冽剑痕,正是昆仑星移斗转步法的外显。
第三处爪印。清璃突然勒缰,玄铁刺在雪地上划出半弧。三枚尺许长的爪痕呈品字形分布,爪尖嵌入冻土三寸,断口处结着冰晶般的霜花。胖达绕着痕迹打转,铁爪突然拍向斜上方雪坡,却惊起一片银鳞似的雪粉——坡顶灌木枝桠间,竟缠着半片焦黑的兽毛,边缘残留着九阳真火灼痕。
不是凡兽。孤鸿子剑鞘轻点兽毛,真气触及的瞬间,兽毛突然腾起幽蓝火焰。张无忌圣火令微光一闪,乾坤大挪移劲气卷来风沙,将火焰压成指甲盖大小的光球:此火含冰魄之毒,与光明顶密道的寒炎阵同源。话音未落,远处雪山突然传来闷雷般的震动,七道冰棱自天而降,每道都裹着墨绿色毒雾,正是昆仑派失传的七煞冰棱阵。
玉衡水月剑出鞘半尺,剑身上突然浮现昆仑雪梅纹路——正是《昆仑太虚录》昨夜渗入她体内的剑意。剑尖轻点驼铃,七声清越剑鸣竟与冰棱坠落的节奏完全吻合,最前排的冰棱应声炸裂,毒雾中露出十二具青铜傀儡,关节处刻着戊己土方位铭文。孤鸿子剑鞘横挥,九阳真气在掌心凝成太极图,将傀儡群震退三丈,却见傀儡胸口突然弹出机括,数百枚透骨钉呈北斗状射来。
兑位有诈!清璃玄铁刺布成九宫阵,洗象功真气在众人头顶凝成水幕。透骨钉触水即化,却在地面渗出紫黑色毒液,腐蚀出蛛网般的裂纹。胖达趁机撞向左侧雪山,铁爪抠入岩缝竟拽出半截青铜锁链,锁链另一端拴着块刻满星象的石板,正是昆仑派两仪锁龙阵的枢机。孤鸿子剑鞘连点石板星位,九阳真气顺着纹路灌入,十二具傀儡突然僵直,胸腔弹出刻着《太素经》残篇的玉简。
傀儡以人骨为枢,精血为引。玉衡指尖抚过傀儡眼眶,水月剑突然发出悲鸣,剑身上雪梅纹路竟渗出血丝。孤鸿子心中一动,想起《昆仑太虚录》首篇所述太虚剑意需借生灵精魄为引,当下剑鞘轻点自己眉心,以无念剑诀引动九阳真气,化作十二道剑丝刺入傀儡穴位。青铜傀儡轰然崩塌,露出底下冰封的通道,石壁上用波斯文刻着星陨之地,生人勿近。
张无忌圣火令光芒大盛:此路通向波斯明教总坛的星陨殿,阳教主当年曾在此地受阻。话音未落,通道深处突然传来齿轮转动声,无数青铜剑从洞顶倒悬而下,每柄剑上都刻着不同门派的武功招式。孤鸿子剑鞘轻颤,感应到其中有峨眉金顶佛光的剑意残留,当下以剑鞘为笔,在空气中画出灭绝师太亲授的无垢剑诀轨迹。七十二柄青铜剑竟随之翻转,剑尖齐齐指向通道右侧石壁,露出隐藏的星图凹槽。
清璃将玄铁刺插入凹槽,洗象功引发的地脉震动中,洞顶突然降下汞柱,在地面汇成流动的星图。孤鸿子认出这是元帝陵见过的周天汞仪,立刻以剑鞘点出角宿一心宿二方位,九阳真气与汞柱共鸣,竟在通道尽头打开扇玉门,门上刻着昆仑派与波斯拜火教共有的双蛇噬星图腾。玉衡水月剑轻触图腾,剑身上雪梅纹路与蛇眼同时亮起,玉门轰然开启,扑面而来的不是热风,而是夹杂着沙砾的阴寒之气。
门内是座倒悬的星宫,穹顶镶嵌着三百六十颗夜明珠,对应着人体三百六十处大穴。地面铺着波斯地毯,每道花纹都暗含明教圣火令武功的运劲路线。孤鸿子剑鞘轻点地毯膻中穴方位,地毯突然翻卷,露出底下的青铜祭坛,坛上摆着七具石棺,棺盖雕刻着昆仑派历代掌门与波斯使者比剑的场景。最左侧石棺缝隙中露出半幅帛书,赫然是阳顶天当年遗失的《乾坤大挪移》残页。
小心尸解仙。清璃突然低喝,洗象功在掌心凝成冰鉴。镜中映出七具石棺同时颤动,棺缝渗出的不是尸水,而是带着星芒的水银。胖达铁爪拍向最近的石棺,却见棺中跃出个浑身水银的人形生物,指尖长着昆仑派寒炎剑的剑刃。孤鸿子剑鞘施展出在昆仑墟领悟的四象归元剑势,以峨眉九阳功为基,少林龙爪手为形,武当太极劲为意,明教圣火令为气,竟将水银人切成七段。
水银碎块落地不凝,反而顺着地毯花纹汇聚,在祭坛中央凝成巨大的星图。玉衡水月剑与《昆仑太虚录》同时共鸣,绢册自动翻开,露出第二页星枢剑典——图中剑势竟与水银星图完全吻合。孤鸿子剑鞘直指天璇星方位,九阳真气与体内峨嵋九阳功残篇交融,竟施展出融合版的星河倒转,将水银星图压缩成剑丸。张无忌圣火令同时出手,乾坤大挪移劲气引动剑丸撞向穹顶夜明珠,三百六十颗珠子依次亮起,照出石壁上的波斯文密咒:破阵者,需以血祭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